“三区”建设领“农”跑起来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发展“三农”纪实
本报记者 李传君
宣汉,国家级贫困县,四川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其自然条件的写照,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直到“十一五”,宣汉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也徘徊在中偏后;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中,发展十分缓慢。
“要实现130万人口全面小康,尤其是要带动近百万农村人口同步小康,若安于现状,缓慢发展,显然不行。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县干部群众要大力发扬以‘抢跑争先、领跑竞位、长跑跨越’为主要内容的奔跑精神,激活发展动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县委书记赵波说。
奔跑精神由此而生。宣汉以“三区”建设为抓手,即加快城区、园区、景区建设的战略决策,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盆周山区发展的路子。2013年,宣汉县GDP突破231亿元,增速为10.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增速为23.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空间,为未来市民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2011年前,宣汉城镇化率不足30%,宣汉“十二五”的城镇化目标是突破40%,到2020年“全面小康年”的目标是突破50%,这就意味着在10年间要让25万以上农民进入城镇实现市民化。
宣汉老县城处在两河交汇形成的半岛之上,人口密度早已超饱和。“增加市民休闲公共场所,增加生态绿化空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为未来的市民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县委、县政府深刻意识到这点。#p#分页标题#e#
于是,“西进东活、南延北扩、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出台:向西再建一座新城,同时把东部老城区做活,然后向南北方向跨河扩展;到2020年,把县城建成区扩大到25平方公里,这相当于2010年城区面积的近5倍。
决策既定,奔跑追梦。做活老城最得民心的是七大广场的建设。
其中的民歌广场从设计到建成仅花了几个月时间,绿化面积达50%以上,当地民歌雕塑与碑刻,使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一到黄昏,不少市民纷纷前来,伴随着宣汉民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沿着宽阔的景观大道往西,两旁高楼已竞相挺立,一个颇具“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标准、生态化的特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城市综合体逐步成型。几年之后,这里将容纳16万人生活。
伴随着隆隆的机械声,这里曾演绎出不少宣汉奔跑速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500余农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保障等工作;不到两年时间,相继入驻11个重大项目,推出新房源4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购房者半数以上是本县农民;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
西区新城最吸引眼球的是总造价达2亿元,占地1000亩的中央公园,目前正夜以继日地建设。这是一座展现宣汉独特个性与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城市级公园,连接南北自然山体,形成一条纵向的绿色生态带,既是县城重要的生态廊道,同时又是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除此以外,宣汉在农民工保障房建设、加强重点镇及小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多点多极发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步伐。仅在南坝、胡家坝两个重点镇建设中,共成功转移7000名农业人口进入城镇。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