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杨桂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过程中,立足省情,不断加大发展食品工业的推进力度,以农产品精深加工释放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粮食生产大省到食品供应强省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势在必行
黑龙江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对于实现由粮食生产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转变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1.发展食品工业,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食品工业,一头连着农业经济,一头连着工业经济,既能为农产品开辟广阔的需求空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增值能力,又能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在80%左右,中国只有51%,而黑龙江省仅为33%,极具潜力。
2.发展食品工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路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是食品工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作用。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成食品,一般可实现2~4倍的加工增值,并可带动农民直接或间接增收。尽管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64元,但总体上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途径少,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食品工业,引导农业生产基地集约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工业化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3.发展食品工业,是扬长避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保障。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只有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对有限的农业成果进行深层次加工,减少对“原字号”农产品的直接消费,把农产品中有效成分“吃干榨净”,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降低农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黑龙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食品工业迅速壮大,2013年增加值增长19.9%,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中的第二大产业。实践证明,以食品工业领军农业产业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契合黑龙江发展实际、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道路。#p#分页标题#e#
化环境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正当其时
黑龙江省经过60多年的建设,食品工业已成为与石油、装备、能源并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主线,整合绿色食品品牌资源,带动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可谓资源基础好、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
1.资源优势突出。一是黑土天然绿色。全省现有耕地2亿多亩,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占到80%,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黑土中腐殖质含量是黄土和红土的5到10倍,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品质优异、营养丰富。二是原料充足优质。2011年起,全省粮食总产量跃居全国第1位,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多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720万亩,占全国的28%。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数量居全国第1位,鲜牛奶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猪、肉牛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发展要素潜力较大。全省能源电力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达2167.7万千瓦。食品产业集聚区立体交通网络比较完善。食品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较低,增量空间大,全省重点推进的12个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已经开发面积10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中还有61平方公里可供新项目落地。园区给水、排水、道路、供电、供热、供气及土地平整达到“七通一平”。四是发展成本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以上,拥有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食品加工制造业用工成本处于全国同行业较低水平。
2.产业优势良好。近年来,黑龙江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代表的“十大重点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一是食品加工体系初具规模。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863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407家,超十亿元企业28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二是品牌特色日益显现。拥有10个中国名牌产品,18个中华老字号,138个黑龙江省名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0807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310个,有机食品认证33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09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68个。三是绿色食品产业逐渐成型。初步形成了以九三粮油、哈高科大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大豆精深加工业;以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公司、龙凤玉米公司等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业;以北大荒薯业、大兴安岭丽雪为龙头的土豆精淀粉加工业;以完达山、飞鹤等乳制品企业为龙头的一批全国名牌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乳品加工业;以哈尔滨、鹤岗、绥化等水稻主产区为龙头的无公害米、绿色稻谷和有机米加工业;以双汇北大荒肉业、大庄园肉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业。四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日渐推进。在食品安全方面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调味品和饮料5个行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有9家乳制品企业包揽了国家首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多数企业建立了包含原辅料进货管理、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等9大类、21项诚信管理制度。五是政策环境越发理想。“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初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列为“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之首,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明确了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并从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常设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8个方面进行推进。#p#分页标题#e#
3.机遇优势明显。一是正处于食品工业的战略机遇期。衡量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是2~3.7∶1,发展中国家为1∶1。全国为0.77∶1,黑龙江为0.76∶1。食品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二是人口的增加和向城镇转移。在未来15年左右时间里,我国年净增加人口保持在近千万人左右,将保持促进食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同时,人口向城镇转移将扩大食品需求。未来十年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人数仍将保持在1300万人左右,将形成新的食品需求。三是国家政策倾斜。食品工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原料主产区、重点主销区、物流节点集中。黑龙江是粮食、畜产品、山产品的主产区,又是老工业基地,政策层面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
延伸产业链与提高附加值并举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任重道远
黑龙江农业要想摆脱“原字号”、粗加工困局,要实现延伸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双丰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立足优势,统筹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才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开拓黑龙江食品工业的广阔前景。
1.加强引导扶持。当前,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阶段,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最关键的一条是政府扶持。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结合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平台,取消一切限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积极落实好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扶持的同时,加大财政支农、基本建设、科技发展等项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税务部门要做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改革,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建设原料基地的税收实行优惠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不断扩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中长期贷款,切实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走龙头带动之路。一是依托优势招引龙头。充分利用黑龙江农产品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交通便利、工业发展空间广阔等综合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战略性合作伙伴。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选择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形成与优势农产品生产产业相适应的加工企业,引领和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三是整合资源组建龙头。通过上市融资、合资合作方式,鼓励现有优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本,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重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采取联合重组或互相参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形成企业集团或经济共同体,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实力、提升影响,发挥规模效益。#p#分页标题#e#
3.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黑龙江独特的寒地黑土、绿色环保优势,培育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以品牌拓市场,靠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强化品牌扶持。制定鼓励品牌做大做强的支持政策,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要分别给予省财政奖励,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优先给予政策扶持。二是突出质量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以优质特色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支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严格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安全。三是搞好技术研发。加强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把农产品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花青素、油脂、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吃干榨尽”,为做强品牌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做好品牌营销。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直销网络,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强品牌农产品组织营销,促进本土品牌成为全国品牌、世界品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