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多空壳 城里教室挤爆棚
——透视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教育(上)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在放弃农村教育的前提下实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是当下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必须以系统性思维去定位农村教育,以前瞻性的眼光去规划农村教育,以统筹协调的策略去发展农村教育。
两个同样12岁的孩子,一个告诉记者,自己的同学越来越多,班里已经有80人了;而另一个却说,班里的同学越来越少,只剩下十八九个了。
前一个孩子家在城里,后一个孩子家在农村。
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城镇化的大趋势中,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进城读书,对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影响都是全方位的。
设施完善无师生,农村学校多空壳
一些许多设施完善、建造标准颇高的农村学校,昔日有几百人、上千人。如今,有的仅剩下几十人甚至完全荒废,少数捐建的希望小学甚至变成了祠堂或者垃圾回收站。
希望小学变垃圾站
新华社2013年报道称,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一所35万元建成的希望小学,投入使用了仅一年半时间就被弃用,渐成垃圾站。
记者在凯里市龙场镇采访时看到,这所希望小学建在老山村一个斜坡上,该地被村民称为“岔河”,周围大山陡峭。老山希望小学有两层教学楼共8间教室,教学楼内外均堆满了废品和垃圾。记者注意到,教学楼的瓷砖、门窗基本都是新的。当地村民说,这所希望小学已弃用很久了,目前是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回收加工废品。
根据学校的纪念碑文,老山希望小学由省外一家慈善基金会捐款20万元,凯里市政府配套15万元修建,占地3.5亩,建筑面积460平方米,2009年3月投入使用。“希望小学的建成可解决老山村、渔洞村等5个村200余名适龄儿童上学。”碑文写道。而村民告诉记者,希望小学学生最多时仅30余人,到2010年9月,只剩11人。为何计划和实际学生人数如此悬殊?
凯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龙运国说,该希望小学前身是龙场镇老山村教学点。2008年,因地质灾害和雪凝灾害,教学点成为危房。正好龙场镇政府此前有计划,将原老山村整体移民搬迁。为方便搬迁后的村民,也因为“岔河”已算是多山的贵州一片相对开阔的土地,于是当地将希望小学定在此处。但后来整村搬迁难度大,多数村民未按原计划搬迁过来。而新建的希望小学离村寨较远,山路危险陡峭,致使学生人数一直很少,“确实浪费了教育资源。”龙运国说。此后,又有一些学生随父母转到镇上读书。2010年,贵州凯里至余庆高速公路规划又需通过此处,征用了学校占地,仅剩下的11名学生也全部转入龙场镇寄宿小学就读。#p#分页标题#e#
从建成使用到废弃,投入35万元的希望小学仅使用了一年半时间。
据统计,贵州是依托“希望工程”援建小学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贵州省青基会秘书长陈保国表示,“此事仍值得青基会及各地政府反思,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加强彼此的沟通衔接,不辜负广大捐建人的爱心。”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过去援建的希望小学被空置或挪作他用的情况呈增多趋势。普通的农村学校也出现相似情况。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