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凤山县发展核桃产业扶贫:石缝里种出"绿色银行"

apple2014-08-08

  石缝里种出“绿色银行”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发展核桃产业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 燕玉海

  位于祖国南疆边陲的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全县20万人口,80%的人居住在大山深处。土地瘠薄缺乏,种粮收成甚少,祖祖辈辈过着穷日子。

  穷则思,思则变。面对水土贫瘠的大山,如何改变贫穷?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凤山人找出了既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气候,又能拉动脱贫致富的核桃产业。

  种植核桃是凤山人在石头缝里“种”出的“绿色银行”。目前全县优质核桃种植面积达18.83万亩,其中试果面积3.5万亩,产量530吨,产值2000万元,预计进入达产期后,年产核桃干果1.8万多吨,年产值可达4亿元左右。

  一个产业两件美事

  “‘一株核桃树一把伞,一片核桃林一股泉’。核桃树特有的截流、吸收、蓄积降水功能及深根固土作用,对山区减轻旱灾、洪灾,减少泥石流,避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具有很大的帮助。”河池市扶贫办公室主任莫杰说,“核桃仁营养丰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糖类,有通经脉、润血养颜美容等功效,经济价值极高。农民种植核桃既绿化荒山又增加经济收入,两者兼顾、两全其美。”

  然而,在石漠化大山上种植核桃树,缺土少水,环境恶劣,生长缓慢,见效期长,实属不易。如何才能保持核桃树的正常生长呢?根据专家和当地种植户反复论证实践,县里提出了“砌墙保土护核桃”工程,就是围绕核桃树株直径2~3米垒砌护土墙,以此提高岩溶地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营造适宜于核桃树健康生长的温床。国家发改委驻广西项目监理部有关人员现场调研后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项目对严重石漠化地区农民来说是一条长远的经济发展路子,也是治理严重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较理想的模式。

  在山坡上种植核桃,按照国家林业部门的规定,每亩要求栽种30株。而凤山县的农民不受框框的束缚,根据当地的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把每亩栽种数量降到12株,使核桃的种植优化到了最佳状态。

  核桃树生长期较长,一般幼树栽下六七年才能挂果。如何使农民栽上核桃树不影响正常收入呢?凤山县采取“以短养长”的措施,引导农民大搞间作套种。

  今年5月份的一天,翻过大山深谷,记者来到中亭乡兴隆村广子堡屯,农民周春席说,他种了10亩核桃,树下全部间作了桑蚕,虽说核桃现在没有什么效益,但养蚕年收入就有四五万元,近年家里投资10几万元盖起了楼房,还培养了3名大学生。他的话语虽然不多,但脸上无不透露着幸福的喜悦。#p#分页标题#e#

  “山顶封育、山腰种果、山脚产粮”。近几年来,凤山县通过发展核桃产业治理荒山,植被综合覆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面积达到80.94%,经济效益也初显,治理区域每年能有近千万元的收益。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