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耕地质量下降的突出问题,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肥料引领肥料产业发展新方向
本报记者 梅隆
不可否认,化学肥料的应用对于粮食单产的提高、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解决了人口不断增长的吃饭问题。
但是,长期过量不合理的化肥使用,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越喂越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同时为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今,过度依赖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传统农业已难以为继。
日前,在河北保定召开的“中国首届生物菌肥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生物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微生物肥料将成为引领未来肥料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支撑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在有限的耕地上“精耕细作”。由于人多地少,我们的耕地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进行休耕与轮作,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为了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农业进入化学农业时代。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使用国,氮肥用量占全球总用量的30%,且肥料的利用率十分低下,氮肥的利用率仅35%;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利用率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
李俊说,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活力,导致耕地生产力下降,我国化肥报酬急剧递减:1975年,每公斤化肥能生产25公斤谷物,到2005年,每公斤化肥只能生产10公斤谷物,30年递减了50%~60%。
分析其原因,李俊表示,过量不合理的化肥(尤其是氮肥)使用,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功能微生物区系结构的失衡;加上农药与除草剂残留、重金属与抗生素污染等,导致土壤不堪重负。长期大量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土壤处于“亚健康”状态,失去了活力;土壤不健康,也造成了农产品品质下降。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逐年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耕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如何保障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