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新型“粮食银行” 形成“三农”服务新抓手
——大商所“期货市场促进‘粮食银行’发展研讨会”综述
“应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期货市场与传统“粮食银行”业务有效对接的新型“粮食银行”业务,帮助化解农民卖粮难、保管难、运输难、筹资难等瓶颈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这也是新形势下‘三农’服务的新的必然选择。”在近期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联合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国投中谷期货公司在长春召开的“期货市场促进‘粮食银行’发展研讨会”上,因与期货结合而形成的新型“粮食银行”业务被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涉农企业、金融机构和种粮大户代表所关注,与会代表热烈地讨论着期货为传统“粮食银行”业务开展所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活力——
“粮食银行”:服务“三农”和国家粮食战略的必要探索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但近年来国家一些在流通领域采取的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还造成了资源、财政等方面的浪费,需要探索以“粮食银行”等市场化机制化解相关问题的新途径——研讨会上,专家们从“三农”服务和粮食安全角度为“粮食银行”开题。
“粮食银行”是农业企业在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企业信用,以农民存粮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的新型粮食经营模式。开展“粮食银行”不仅能保障企业获得连续经营所需的原料,而且能降低存粮损耗、节约农民存粮成本,在实现农民增收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研讨会上,与会人士给大家算了一笔目前粮食的收储帐,如玉米收储方面,目前国家在东三省和内蒙古四省区以2240元/吨的价格收储玉米,如果收储按7000万吨计,总费用计1568亿元,之外还要付出公摊费、保管费及利息200亿元以上的财政代价。而且,收储上来的粮食由于长期存放、新粮变陈粮且霉变率增加造成了粮食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收储上来的粮食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通,造成加工企业缺少加工原料,只能通过拍卖获得高价原料,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推广“粮食银行”业务则能有效缓解这一状况。
国家粮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从2008年开始试点“粮食银行”,截止去年6月,通过对全国十余个省、两百多家企业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不完全统计,该业务已累计经营粮食12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