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降伏“大旱魔”
——诸城市“小农水”项目抗旱保粮见闻
本报记者 于洪光 通讯员 徐春光
“前段太旱了,‘小农水’起了大作用,一张卡、一把铁锨就能浇地,我的玉米浇了三遍水。”8月7日,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管家河套村的管玉坤看着自已地里长势旺盛的玉米,显得颇为开心。
诸城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庆华说:“管家河套长势旺盛的玉米,仅是山东省诸城市近几年来坚持实施‘小农水’,疏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血管’和‘神经’,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田的一个缩影。”
“聚散合一”集中给力高标准农田
“小农水项目”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近几年来,诸城市紧紧抓住“小农水项目”建设契机,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目标,在建设规划和资金投入上“聚散合一”,创新整合和融合机制,加快了“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
在建设规划上,由“多头规划、分散治理”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治理”转变,着眼全域农业和水利资源,融合“小农水”、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规划,依托水源、水系、水网,规划了水库灌区、井灌区、扬水站灌区“三大板块”,面积达148万亩;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干支斗农毛”统一治理,“蓄引提”有机结合,“井库河”联合调度,切实做到一次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部门具体实施。
李庆华说,在资金投入上,为了保障“小农水”建设资金集中投入,诸城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原则,整合“小农水”项目、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项目资金,实行区域、项目、投入、效益“四个集中”,整合多渠道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放大了资金规模效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缓解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困难,仅“小农水项目”就整合资金达2.66亿元。
“无缝连结、成方连片”放大规模效应
“小农水”修到哪里,农业就增产、农民就增收到哪里,这已成为诸城市党政决策者和农民群众的体会和共识。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