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技人姜德明:撑起“蚊帐”种水稻

apple2014-08-17

  撑起“蚊帐”种水稻

  ——记坚守绿色梦想的农技人姜德明

  本报记者 崔丽 文/图

    姜德明行走在“蚊帐”水稻田间。

  7月26日,正值水稻分蘖拔节期,记者来到江苏省射阳县盘湾镇塘南村采访著名农技人姜德明,只见姜德明的100亩水稻田撑起了白色巨型“蚊帐”,在周围一大片秧苗的映衬下尤为壮观。不时有路人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在田里忙碌的他总是耐心解答:“这个‘蚊帐’是用来防虫的,这样害虫成虫无法进入网内产卵,水稻生长全过程就无须打防虫农药。”

  姜德明,何许人也?今年60岁的姜德明,曾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30多年奋战在农技推广一线,18年躬耕陇亩、推广绿色农业。他两次患癌,左腿高位截肢,切除一肺叶。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他闪亮的人生轨迹:他的实用新技术使周边县市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致富路。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0年间,领衔提交议案196件,被采纳180件,其中“三农”议案68件,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立法。

  “蚊帐”水稻长势喜人

  稻田里,黝黑、瘦弱,头戴草帽、拄着双拐的姜德明说:“民生幸福,‘吃’是第一位大事,一日三餐离不开稻米,除了蔬菜,我还想为主粮安全探索实践。”近年来,姜德明在调研中发现,用防虫网、有机肥种植绿色稻米,既可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又可满足百姓生活需求。在经营了17年“蚊帐”菜园之后,今年他又把精力放在种“蚊帐”水稻上。

  去年秋天,姜德明在盘湾镇塘南村流转近200亩土地。他首先查看了土壤、水源及基础条件。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田地不是用来种麦子,而是全部用来长草——一种叫做苕子的绿肥,三四十年前的农村曾普遍推行。今年4月下旬,正值苕子盛花期,他请来技工将所有半人高的苕子粉碎、翻埋,然后分块筑埂,再施上饼肥、人畜粪等农家肥,放水沤肥。

  5月下旬,开始搭“蚊帐”插秧。200亩水稻田,100亩用来种绿色“蚊帐”水稻,100亩不搭蚊帐作为无公害进行对比种植。5亩一块用20张巨大的“蚊帐”盖起来。每张“蚊帐”长宽60米,面积3600平方米。姜德明跑了十来个生产厂,终于在今年年初找到了一家能够缝制这么大面积防虫网的专业生产厂家,定制了用尼龙线织成的比窗纱还要密的18目防虫网。防虫网稠密而牢固,即使细如针尖的稻飞虱也飞不进来。记者看到防虫网外面有不少小虫在飞舞,望着近在咫尺的秧苗,它们即使“垂涎三尺”也无法进入。田里每隔几米,就有一根高大的粗竹竿撑起。千余根竹竿的顶端,都被他们夫妇俩提前夜以继日打磨光滑,怕的是把“蚊帐”戳破。在每一个巨型“蚊帐”的四周,都用几十根结实的钢丝牵引,末端用砖块缠绕后深埋土中加固。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