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翼
编者按:用牧草与小麦杂交,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小偃系列小麦;用竹子和水稻杂交,培育出高产、稳产、抗倒、米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竹稻;用冰草与小麦杂交,培育出节水型小麦新品种——“普冰9946”;用枸杞与辣椒杂交,培育出个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宁夏枸杞辣椒……
面对层出不穷的远缘杂交品种,恐怕多数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究竟是怎样的融合,让看似不搭边儿的两个物种突破种属界限创造出了新物种?远缘杂交技术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多少奇迹?本期《前沿》带您一探其中的奥秘。
远缘杂交,选育最优秀后代
远缘杂交,其实就是个取长补短的过程。不同种、不同属,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突破种属界限,扩大遗传变异,从而实现创造新物种、改良旧物种、利用杂种优势的育种意义。
记者曾在南方的菜市场上看到过一种球形西葫芦,当时在想是不是基因突变?经调查了解,其实它是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远缘杂交而成的特色西葫芦新品种,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让两个不同种、不同属,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杂交,育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学家李振声形象的比喻让记者对远缘杂交有了初步认识。他和他的育种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做着如此不可思议的探索,最终给了小麦野草般“春风吹又生”的旺盛生命力。
据李振声介绍,获得远缘杂种通常要克服三方面的困难:一是杂交不亲和性。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广泛测交、改变授粉方法、预先无性接近法、媒介法、改变亲本染色体的倍数性、理化因素处理,或其他方法克服。二是杂种夭亡或不育。由于远缘亲本在遗传、生理上的巨大差异,即使克服了受精过程的障碍,在胚乳植物中还可能出现胚与胚乳之间发育不协调以致幼胚败育,可采用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解决。造成杂种不育的原因多半是由于来自双亲的异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破坏了减数分裂的正常进程和大小孢子形成。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杂种使染色体加倍,不仅可克服杂种不育,还可创造新种。通过延长生育期、改善营养条件等措施对克服杂种夭亡、提高杂种育性有时也有一定作用。三是疯狂分离。由于来自双亲的异源染色体不能互相配对而形成大量单价染色体,在连续几个世代的配子形成过程中,随机分散到杂种后代的细胞内,形成多种多样的性状变异,解决办法是染色体加倍或回交。#p#分页标题#e#
就像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没有生育能力一样,让小麦的杂交后代获得牧草的抗病基因谈何容易,从上世纪50年代,李振声就在西北开始了大浪淘沙式的实验研究。“起初我们选了12种牧草与小麦杂交,只成功了3种,但其中的两种表现都不十分理想,只有长穗偃麦草一枝独秀,与小麦的杂交后代最优秀。”李振声说,“于是,我们就把研究重点集中于此,便有了现在的小偃系列小麦。”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