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平(中)与技术人员查看草莓育苗情况。
本报记者 张艳玲 文/图
时下的四川省金堂县平桥乡,绿树成荫,蝉鸣阵阵。
晌午过后,黄良军家不时传出的哄笑声,惊醒了趴在院坝树荫下打盹儿的小狗。
“没想到老刘请我们下馆子呢,心想下碗面来吃就不错了!”黄良军话音刚落,屋里并排坐着的几个老汉都仰头笑了起来,坐在对面的刘守平也跟着呵呵笑。#p#分页标题#e#
“下馆子”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正月,回乡创业的刘守平在饭桌上拍着胸脯向乡亲保证亩产值过万元。在乡亲的将信将疑中,一个庞大的致富梦想由这个小个子男人托举起来。
不能再让乡亲们穷下去
从一出生,刘守平的命运似乎就注定要比别人坎坷。6岁丧父,17岁丧母,早早便扛起家庭的重担。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18岁的刘守平独自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他卖过水果、看过铺子,睡过桥洞、挤过大通铺……对于贫穷的滋味,他有着深切的体会。
凭着能吃苦和肯动脑筋,经过十几年艰辛地打拼,刘守平逐渐在城市立足,与人合伙开办了票务公司和货运公司,买房结婚生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曾经的艰辛困苦变成了人生财富,贫穷的滋味似乎也变得模糊了。
一次返乡探亲的偶遇却让刘守平的心里不是滋味。2011年,刘守平回老家过年,碰到同村一个7岁的小男孩,得知小男孩因家境贫寒,竟辍学在家。“现在国家的政策这样好,居然还有供不起孩子上学的。”刘守平再次剧烈地感受到贫穷在乡土的烙印。
正月初八,平桥乡党委政府召开“回乡创业”座谈会,向参会的本乡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宣传了多项优惠政策,动员和吸引大家回乡创业,刘守平也在邀请之列。“一种带领乡亲致富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刘守平说,但要干什么呢?灵光一闪,一个念头在刘守平脑海中出现。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