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白景元成了当地的明星,来找他要小麦种子的乡亲越来越多。因为用了中科院提供的小麦种子,他在从未长出麦子的盐碱地上打出了亩产630斤!
白景元所在的山东无棣县水湾镇白杨村,因为土地严重盐碱,祖辈以来,这片盐碱荒地只有两条用处:放牛和扫盐碱土回家腌咸菜。“冬天白茫茫,春天水汪汪,夏天苗发黄,秋天见草不见粮”。
2011年10月,无棣县争取来中科院试验项目,新种子配套土地改良技术,镇里希望白景元在承包的40亩地里种小麦试试。白景元一听就笑了:“盐碱地上能种小麦?别瞎胡闹了。”经过一番劝说,白景元还是把这事应承下来,但只种了26亩。
到小麦开始拔节时,他觉得那26亩小麦长得还行,“有戏,说不定真还能收点麦子。”拔完节,小麦先后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期,白景元越来越多地往麦田里跑。种了20多年地,老白亲眼见证神奇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生。到收货时专家测产,亩产能达到630斤,接近无棣县普通良田的小麦产量。
2013年初,无棣县示范样板区被确定为山东渤海粮仓项目的核心试验区,试验区种植的小麦当年平均亩产340公斤,且所产小麦籽粒品质较好,出粉率高,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无棣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盐碱地里能长出这么好的粮食来,老百姓都说‘做梦也想不到’。”
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建议,无棣利用5年时间打造棉改粮高产示范区,将盐碱地改良成吨粮田,成为黄河三角洲粮食高产增收的样板。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