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荷兰布鲁克小镇的范德斯垂克家庭农场时,正值下午,阳光照映在绿油油的草原牧场上,几十头奶牛在悠然地吃草,仿如一幅展开的欧洲田园画卷。
谈起这座农场,农场主赫斯克夫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这是我父母留给我的礼物,这里两间大畜棚,一间是我父母在40年前建造的,它代表着历史,另一间是我建的,全部高科技的配备是现代农场发展的标志。”
在这家拥有250多头奶牛的农场里,最让人惊讶的是,只有一名雇员。“我的专业是物流,而我丈夫是位牙医,我们每人每周大概会有三天在农场帮忙。”赫斯克夫人介绍。
他们可以如此轻松地管理农场,正是得益于高科技的设备支撑。在现代化的畜棚里面,装有自动化的喂食槽和通过链条不间断移动清理粪便的活动地板,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四台自动挤奶机。站在挤奶机旁可以清楚地看到,机器的食槽里放有奶牛喜欢的食物,吸引奶牛自己走进去,此时食槽前的装置通过识别奶牛的耳标,并结合红外探测乳头判断奶牛是否适合挤奶。如果不适合,就会收起食物,奶牛自然就幸怏怏地走出挤奶机;如果适合,设备就会自动完成从清洗奶头、自动挤奶、并将新鲜奶全程密封送入保鲜罐的程序。
即使大多数时间,赫斯克夫人都不在农场里,她对农场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她的手机可以对农场的每个角落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与挤奶设备的联网,了解到每头奶牛今天的产量,甚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农场里各个区域的门,“奶牛产奶后,我会让它们到休息区放松一下,我只要通过手机把这个间隔的门打开,走出挤奶机的奶牛自然会过来。”赫斯克夫人拿着手机边介绍边演示,她所说的休息区全部由水床铺成的,十分松软,奶牛卧在上面看起来舒服极了。#p#分页标题#e#
据统计,2013年荷兰约有奶牛四百万头,但农场的数量仅有一万多家,而且未来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依靠这种科技引领、适度规模的农场养殖模式,荷兰这个领土面积只有4.2万平方公里,不足中国呼伦贝尔草原面积的一半的国家,却占据着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其乳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以高于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享誉世界。
这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和安全性是以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联合起来打造的监管体系为保障的,当地官员称之为“三道防线”:政府制定严格的政策标准、科研机构提供技术监管、企业十分注重原料品质。
每一批原奶在离开牧场之前都会提取样品,运送到独立的检测机构进行彻底的测试,然后由专业的运输公司运输,确保运输过程中原奶不受污染。Qlip作为一间独立的科研机构,提供荷兰最具权威性的第三方认证服务,主要负责原料乳和乳制品的检测。奶农和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检测结果,检测合格之后,原奶可以进行加工,超过一定标准的产品还将得到价格奖励;如果检测不合格,奶农还需要自行承担运输的费用,如果连续三次检测结果都不合格,那该农场将不再拥有生产奶制品的资格。在严格甚至严苛的检测标准和惩罚机制面前,农场主都会极力保证奶产品的质量。
“我们认为人的健康和动物的健康是紧密相连的,首先要保证奶牛的健康,才能使奶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要努力保护动物的健康,以提高我们自己生命的质量。”荷兰经济事务部市场准入政策协调员弗兰克说。荷兰经济事务部分管食品卫生安全,是荷兰包括乳品在内所有食品安全监管的中央主管机构。#p#分页标题#e#
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和权益,荷兰牧场强调天然喂养,鼓励草场放牧,以家庭农场为主,集约化程度控制在每公顷牧场两头奶牛,以防止因过度放牧而造成的草场破坏。“很多荷兰人坚信,阳光、新鲜空气、开阔的空间会使奶牛身心愉悦,也会提高奶产品的质量。所以虽然与圈养在畜棚里相比,放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我们确实应该顺应奶牛的这一天性。”赫斯克夫人说。
“健康的动物、安全的食物、可信赖的政府”作为最有力的标语,印在荷兰经济事务部的宣传手册上,毫不掩饰其由于乳产品享誉世界而带来的自豪感。中国“单独二胎”的政策实施,注定使高品质奶粉的市场迎来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是更大的挑战,荷兰作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它的乳产品发展之路或许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