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我国休闲农业成农村经济新亮点

apple2014-11-04

  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就业变创业、农产品变商品,闲置农地利用起来、农闲时间充实起来、农耕文化活跃起来——

  我国休闲农业成农村经济新亮点

  本报记者 崔丽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地“上山下乡”看山、望水、寻乡愁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感受乡村魅力的同时,游客们都不忘买一些当地特产回去,休闲农业让农户们获得了更多收益。

  10月11日,全国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超过18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营业收入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今年,仅上半年就接待游客5亿人次,营业收入1500亿元,有3000万农民受益。这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呈现“井喷”之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现实

  “国际慢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十一期间迎来大批游客,在这里,人们不仅饱揽了独特的乡村风光,更饱尝了美味的固城湖螃蟹。随着“桠溪国际慢城”的名气越来越响,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4年前,大山村村民芮春牛和老伴种着5亩水稻田,每年挣个千把块钱。2011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建起了春牛农家乐和春牛客栈,“现在1年至少挣20万元,在常州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来一起干了!”逗着怀里的孙子,春牛大叔脸上乐开了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全国以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多元化休闲农业类型竞相发展,形成了‘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p#分页标题#e#

  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如此判断。

  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是一个茶文化旅游村,四周群山绵延、水波灵动,村庄掩映于山、水、茶、竹之间,白墙灰瓦马头墙,村居古朴,静谧悠然。一进村口,就看到古香古色的茶文化博物馆,在村里水塘边的空地上,建起了黄龙大茶馆,游客最多时,每天有3万人在这里品茶。青石板路两边的街面上,茶庄和卖葫芦烫画、雨花石等特产的店铺鳞次栉比。这里的村民都有茶园,每年清明前后忙乎2个多月,闲下来就经营自家的茶庄、土特产店,坐等客人上门就把农产品卖光了。20多岁的小许姑娘正忙着招呼客人买雨花石:“原来在外面打工,看到家乡发展得这么好,就回来经营特产店,自己当老板,蛮悠闲,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面,我的好多同学都回来干了。”

  像春牛大叔、小许姑娘一样,靠着办农家乐、建客栈、卖土特产,生活“蹭蹭”上台阶的农民在南京乃至江苏多了去了。“去年,江苏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7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30亿元。”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介绍。不仅江苏,其他省份的休闲农业也成果颇丰。“去年,浙江省休闲农业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8.6亿元,休闲农业农民主体经营超过80%,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比全省农民平均收入多50%。”说起休闲农业促农增收,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很自豪。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也不示弱:“现在江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农民占了九成,收入比普通农民高30%。”

  谁说乡村休闲不能“高大上”?看似简单的“吃喝玩乐”也有大名堂,为了达到开胃、清肺、好玩、养眼、增趣的多重目的,休闲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相融合,向婚庆、保健、养生、科普多个领域拓展,把一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大大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可以说,休闲农业激活了一片区域、兴起了一批产业、带富了一批百姓、建成了一方乐园,使农业变成快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生活的群体。”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宗锦耀进一步阐释。 #p#分页标题#e#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