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宁:农业兴,百业兴

2015-03-10

  今年(2015年)不光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还将为“十三五”奏响序曲。因此,依笔者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是报告分量很足的重点之一,可以看到政策对农业寄予的期望和诉求,也是2015年稳增长政策切实可行的重心。而从习总书记乙未春节前来到小梁家河,探望陕北农民;从全国两会前农村题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京沪两地同时热播,也都能切实感知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都希望加强城市和农村相互了解的愿望。

  今年,我国经济内外环境空前严峻,增长下行压力相对较大,平稳运行难度加大,稳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宏观经济要稳定增长速率,经济运行要稳定合理区间,调整经济结构要稳中有进,所有政策的着力点都在稳定上,都把稳定作为各项政策的最终指向,说明今年比以往任何一年,要最终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将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果经济遭遇到更大的困难,政府将毫不犹豫地果断出手,把政策预留的空间发挥到极限,将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去顶住经济的下行压力。

  从根子上来看,农业或现代农业的稳定,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基石。中国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农业和农村。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如何粮食都不能依赖外部,现代化再怎么发展,农业非得稳固不可。农业稳,百业稳;农业兴,百业兴。粮食充裕,中国社会便会长治久安;农村生机勃勃、财富涌流,中国社会便能稳定前行;农民生活幸福、富裕安康,中国社会就能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辩证地看,稳增长和调结构既是一对矛盾,也相辅相成、行稳致远。稳增长,就是要稳定基石、保持定力,维持和保存经济中核心的成分;而调结构,就是推陈出新、谋变求异,改革和破除经济中的桎梏。

  笔者以为,农业作为稳增长的基石,有如下四个基础为支撑:

  第一,农业是消费增长点的基础。今年扩大消费,以消费引领经济增长,关键是激发大众消费潜力,而不是“三公”消费的巨大浪费。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直接关联着农业消费人口,间接关联工业的原材料消费,所涉及的消费人口,几乎涵盖所有层次的消费者,包括了经济活动中最大的消费群体。只要农业基础稳固,由农业的产出形成的稳定消费能力,就有可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从而让消费之小溪汇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第二,是公共产品有效投资的基础。在公共产品投资分布中,农业由于其主体地位,本该占有较大比例,但长期投资欠账严重,已影响了其对经济的贡献度。当城市经济增长点不足的时候,发挥农业投资的作用,是稳定经济很重要的一极。而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需改善农业投资的传统方式。当前农村水利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矛盾比较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大农业投资就是根本。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兴修水利、施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发挥投资的长期效用,有助于保持农业发展的长期后劲,有助于稳定农业这个经济基石。这么看来,已开工建设的57个重大水利工程及今年再开工建设的27 个项目,将带动超过8000亿的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这将奠定农业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三农”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坚持“三农”问题不动摇,实际出路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促农业增产增收的市场机制。让粮食增产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让农业的耕种方式建立在机械的基础上,让农产品的加工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最终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第四,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减小和消除城乡差距,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最大的内需所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欲从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那就一定得有农业的稳定来提振内需。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安居乐业、农民的幸福感受,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如果把稳增长视为发展经济的手段,稳定基建投资规模,就是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那么促增长就是发展经济的智慧,因为主动从农业这个源头找经济活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是革命性的。无论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是用群众的创造活动,都是用改革的思路为经济增长平添活力。

  农业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不仅推动了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创造了最为根本的财富,提供了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为工业品找到了消费的主体市场,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奠定了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持久动力,经济“三期”叠加时期的稳定机制,只有农业稳,农村安,农民乐,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三农”问题的变化和改善,得益于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随着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农业发展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跨越。农业科学技术广泛运用,科技的进步也为农业的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统计系副教授)来源上海证券报)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