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题:庄严的承诺,坚决的行动——代表委员谈环境生态治理
新华社记者季明、顾瑞珍、华晔迪、林晖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部分中,“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一节着墨最多,要求甚严,刚性最强。有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对偷排偷放者提出“付出沉重的代价”的严正警告,坚定承诺“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近年来,保护生态渐渐由迫于资源环境压力的被动选择,变为全民族共同主张和自觉行动。今年两会上,生态环保问题持续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焦点,铁腕治理环境污染这一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环境好转的成果,成为会内会外强烈的呼声和共识。
打好攻坚战 不要让“出门望天”成为百姓无奈的习惯
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坦承,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
“其实并不是专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才会关心天蓝不蓝,在经常遭受雾霾袭城的各个城市,‘出门望天’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有的人甚至以看不看得见某一座建筑物,作为自己戴不戴口罩出门的标准。”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4年我国共出现13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其中10月份更是连续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过程。而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或极差。
让人压抑、无可躲避的严重污染现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逼上了绝路,“坚决不能再要带血的、有毒的GDP啦!”代表委员从基层带来最为迫切的期盼。从中央到地方,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成为一场没有退路的战役。
环境污染问题跨地域、无边界,打好环保攻坚战,必须在国家层面统筹推进;同时更需要各地克服“公用地悲剧”和急功近利心态,动真格、出真招、见真效。陕西西安曾一度位列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十座城市之一。痛定思痛,西安从2013年起实施治污减霾工程,通过拆改燃煤锅炉、防治扬尘污染、建立四级3748个监管小网格等方法,着力提高城市生态容量,形成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监管体系。
“人努力,天帮忙。去年西安优良天数达到211天,比上年增加73天,如期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董军说。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