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守望美丽乡愁

董文龙2015-03-23

  编者按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了空壳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大规模的“拆村”等现象,农村的发展受到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多重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守望美丽乡愁不仅是农村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乡村的独特价值何在?我们要保护什么样的乡村以及怎样保护乡村?本期对话栏目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朱启臻教授一同探讨。

  主持人:本报见习记者董文龙

  嘉宾: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朱启臻绘图:石向阳

  1 城镇化引发村落数量锐减,农村文化式微

  主持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外流、村落衰落、凋敝等现象。根据您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目前发展中出现的衰落现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

  嘉宾:我国的农村在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现象,值得全社会关注和反思。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乡村数量锐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时,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了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村落数量的锐减,是由多种因素支配的。

  首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引起部分村落的衰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农村年轻一代弃农进城,加剧了乡村的老龄化趋势。村民的减少,特别是中青年村民的流失,导致乡村缺乏活力。有些地方举家外迁,留下了破旧住宅、致使土地荒芜,村落日益失去生机,村落走向消亡。2013年我们在山西考察某县的一个乡村,该村人口最多时有300多人,而如今只剩下两户放羊的共8口人,村内民居大都坍塌,类似情况并不罕见。村落也是一个生命体,遵循成长、壮大、衰落的自然规律,一些村落由于交通、生态、资源等原因衰落、消亡也是一种农村自然的发展规律。

  其次,村落的衰落还表现在农村文化的丧失,这种乡村的消失形式可以称为“形在,神已散”。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乡村的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观念信仰以及乡村景观等等。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正在遭到瓦解,一些优秀的文化正在丧失,大量的民间艺术、传统习俗被人们冷落、丢弃乃至遗忘。没有了乡村文化,实际上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乡村。

  其三,是人为的因素导致了乡村的消失。村庄数量的锐减,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拆村并村”、“拆村建镇”等活动的推动,典型的如东部某市从2007年起,把全市1249个村庄全部撤销,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大规模的拆村并居,是村庄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