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祁县晓义村:新农耕安居 老传统乐民

记者吴晋斌2015-04-15

  山西祁县晓义村——

  新农耕安居 老传统乐民

  4月13日,一场寒流过后的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晓义村格外晴朗。村里小学大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上体育课,操场一侧的村礼堂里有两个厨师正在忙碌,第二天村里有个人家要在这里办喜事。

  “村民占用礼堂时,村委会只收取电费和6元餐桌使用费。同时规定,每家办事每桌不得超过300元消费。”晓义村支部副书记、妇女主任程亚萍介绍说。

  红白喜事如何操办是一个村庄文明程度的风向标。“3000多口人的村,也不是很有钱,但是管理得可好了,村容整洁,邻里和谐,老百姓出去都不锁门。”祁县文明办主任甄海桃说。

  蔬菜村

  乔家大院风景区东北5公里处的晓义村,邻近208国道,处在祁县、太谷县、清徐县三县交界处。全村1296户,3168人,耕地面积1万余亩。

  地处茄果类蔬菜主产区晋中盆地的晓义村是个纯农业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村就尝试蔬菜种植,发展“一村一品”。目前,全村共有拱棚200余栋,温室棚100余栋,大田菜2000余亩,是国家AAA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产品获得农业部、山西省农业厅绿色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

  “种些黄瓜、辣椒、菜花、西葫芦什么的吧,一个大棚占地3亩,实际种植面积也就一亩半,平均下来一亩地的纯收入就在一万元左右吧。”坐在村委会会议室里,程亚萍掰着指头给记者算收入账。

  据了解,晓义村目前蔬菜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2002年4月该村成立了晓义村蔬菜协会,为菜农提供服务。目前,会员总数达到485人,涉及祁县、清徐、太谷三县,协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营销蔬菜上亿公斤。

  近年来,村“两委”又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蔬菜综合交易市场,实现了从组织到分类、包装、配送一条龙的服务。

  目前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村庄经济的主导产业,加上其他经营性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可以过万元。

  产业发展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全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环境绿化、服务全方位,还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牡丹园、枣林、健身场所、投影墙一应俱全。

  “以前是垃圾堆放点,当年用卡车拉了20天才清理干净。垃圾清走了,每十户建起一个公用垃圾点,由专人定期清运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心里也亮堂了。”70岁的村民党伍说。

  文化村

  晓义村丰饶的土地留住了村民的脚步,目前,村里外出打工的只有100来人。村民流动性虽然不强,却为农耕文化、文明的延续播下了一粒好种子。

  晓义铁棍、背棍、心意拳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兴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铁棍、背棍是一种由该村群众自发组织、集资、参与表演的大型文艺活动。作为北方社火的一朵绚丽奇葩,2006年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代表祁县、晋中市、山西省参加全国大型文化活动展演。

  山西是戏曲的故乡,晓义村除了有晋剧票友之外,还有当地的小种戏曲祁太秧歌票友。这些年,晓义村逐渐形成9支文艺队,包括扇子舞、秧歌队、柔力球、戏曲票友会和街舞等,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

  “2004年我去上海表演,还见到了外国人,是真外国人。”程亚萍说。

  “农闲时节的每天下午,晓义村文化广场里,跳广场舞的,舞扇子的,扭秧歌的,很是热闹。”据党伍介绍,目前晓义村的花鼓队有40人,扇子舞队有60到80人,秧歌队人最多,有90多人,其他的文艺社团诸如街舞等也有不少人。

  村里还有个义务放映员,每周一、三、五组织放映地方戏曲供老年人视听,每周六还有个文艺表演擂台,村民自发组织,报名参与。

  “有时候有领导来参观,一些村民还会拍成视频在放映正片前加演一个村庄新闻,大家弄得可开心了。”程亚萍说。

  孝义村

  “每年正月初一下午,村里都在文化广场举行‘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表彰会,给道德模范们发米面油。同时号召村里在外回来过年的老板们给优秀的穷孩子募捐。”在去往文化广场的路上,程亚萍介绍着村里的传统美德建设情况。

  “集结善的力量,带动村民向善向上,正月初一的表彰与募捐成为晓义村‘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很好载体。”甄海桃说。

  舍己救人的英雄村民程国鼎入选第四届“感动晋中十大道德模范人物”。

  2005年,村民刘挺亮89岁高龄的岳母双目失明,生活起居顿时变得更困难了。他同时照料岳母与生活不便的妻子,让孩子们出去打工赚钱。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刘挺亮却坚持照料了岳母7年。

  刘挺亮曾任晓义村团总支书记兼村调委主任,由于他通情达理,孝亲敬老,今年都快80岁了,村民都舍不得他退休,强烈要求他继续担任村调解员,并担任村广播员。

  “早上半斤牛奶、一个鸡蛋,中午有肉有菜。”晓义村日间照料中心自前年9月开办后,现在已有40多位老人入住,大多是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还包括村里的几个孤儿,每人每天收5元钱,管早中饭两餐,在食堂旁边有休息室、图书室。

  “五块钱哪够啊?牛奶和鸡蛋是村支书和一个养殖场捐赠的。”党伍说,“这个村里的老人养老不是问题,大人小孩的心都是平的,跳啊唱啊的可乐呵呢。”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