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从媒体辞职后,一直执着于想做生态农业,到处找地。我有时比较困惑于他的农耕情怀,以为是文艺青年到了中年后的一次合理蜕变,但看了一条新闻,不由得佩服朋友的先见之明,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也许生态农业是个商机。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我国果树和蔬菜这几年面积扩展较快,施肥量比较高,而且超出了安全水平,将来在这些方面要作为重点进行削减。农业部将根据各种污染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
职能部门的这种作为和措施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一种利好,但换句话来说,目前进入我们腹中的水果,有很多可能就是残留农药超标的,更别说像之前媒体所曝光的草莓膨大素超标等问题。这样的水果,我们能放心吃,或者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去吃吗?但我们,又怎么可能去拒绝摄食水果?这就是一个悖论。
这或许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适应。就像现在在小区一楼的院子里,有很多老人自己种植了蔬菜,可能农药是不用了,但现在汽车那么多,尾气污染所导致的重金属超标我们能够避免吗?这,无疑是一种选择性盲点。
就我接触过的朋友中,实际上对生态农业感兴趣的不只是上面说的这一位,还有早已付诸于实践的,但在经营数年后,目前的状态只能说是维持。
仓廪实而知礼仪。这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同样,对食物的要求首先是填饱肚子,只有在经济富余的情况下才会追求衣食上的品质,而越来越发达的网络也为这种生态农业的监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生态农业和网络金融一样,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