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育人才靠人才强产业
本报记者肖克 刘久锋
4月的贵州黔北,农事正忙。贵州调研组在湄潭县、金沙县等地,通过走访当地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销商、农业企业负责人及基层干部,真切地感受到,产业孕育人才,人才做强产业,两者相辅相成。
4月8日,在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村民范兴家的八角山茶叶公司,范兴介绍,他不光种植、加工、销售茶叶带领村民致富,在公司管理上,老范还亲自制订了多项管理制度,注册商标,办理QS认证、有机认证等,产品远销多个省份。
“学会这些,还要得益于去年我参加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呢”,范兴说,“以前只知道种,至于种好种坏,产品卖好卖坏,只能听天由命。培训过后,我知道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制定种植、加工、营销策略,着实让我在发展上提高了不少!”
产业是培养人才的温床,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的成长。核桃坝村是远近闻名的西部茶叶专业第一村。村支书陈廷明介绍,核桃坝村每年茶产业产值达到2个亿,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这样的产业规模,为人才的孕育成长乃至大量涌现提供了实践平台。目前,该村的茶叶种植能手近500人,加工能手近300人,经营能手近400人。
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标。陈廷明介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当地积极围绕茶叶大规模种植,培养茶叶生产能手;上世纪90年代,围绕开拓茶叶市场,促进产销衔接,积极引导一部分生产专业户向经纪人、经销商转型;新世纪以来,又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大力培育经营管理人才,重点是支持一部分生产专业户和经销商领办茶叶产加销一体化企业。
产业发展越好,就会吸引越多的人才。一方面,产业的发展能够吸纳技能人才就业。以核桃坝村为例,随着村里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外地茶农开始来核桃坝村就业。调研期间,适逢明前茶采摘高峰期,调研组了解到,这段时间有3000多人在这里当采茶工,每人每月务工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另一方面,产业规模的形成吸引了高素质经营人才创业兴业。湄潭盛兴茶业公司的创始人来自福建,他正是看到了湄潭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最终选择在金花村创办茶业加工厂,并一步步将公司打造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靠人才强产业。金沙县西洛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祥洪,把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中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应用到实际,带领社员一起拓市场、搞销售,先后和13家企业、学校、超市等建立了稳定的直销关系,有力带动了当地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在金沙县,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课堂建在基地上,放在园区里,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流行色。金沙县台金公司是一家集种苗引种繁育、农技培训推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员工张欣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4年前她刚来打工时,工资只有2000元/月左右,后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工资也是水涨船高,现在已达到4000元/月,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技能型农村实用人才,她也成为“培训改变命运”的典范。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