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河南农业大学:协同攻关助推中原粮丰

范亚旭 本报记者陈四化 张培奇2015-05-06

  2013年4月,国家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的首批14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名单,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上榜的农业类高校。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介绍,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设置的初衷是要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要支撑粮食持续增产增效和绿色储藏加工,支撑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要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样板、树立农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的标杆。

  机制创新打牢协同创新根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河南农大就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小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研究推广协作组,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研究、示范、推广”和“行政领导、科技人员、农民群众”三个“三结合”的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有效形式,组织河南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科技人员开展协同攻关。

  “在小麦、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群体构建、高产栽培等方面,河南农大先后取得十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的温饱问题,从技术上支撑河南由粮食调入大省转变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调出省。”张改平说。

  河南农大长久的协作攻关历程,为其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奠定了基础。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郭天财介绍,全国共有167所高校牵头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能够脱颖而出,进入国家首批“2011计划”是因为中心协同单位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小麦、玉米研究领域,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特别是栽培技术研究综合优势突出、河南省农科院品种选育全国实力最强、河南工业大学产后储藏全国实力最强,协同单位拥有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7个,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粮食科研平台13个。  

  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后,河南农大结合以往经验集中优质资源,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中心量身定制了“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平台主任+创新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科学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岗位专家+骨干成员”的“四位一体”科研运行模式,“按需设岗、以岗聘人、优劳优酬、有序流动”和“流动不调动”、“一人一策”的人才聘任机制。

  一系列的措施激发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活力,形成了各协同体间紧密协同、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成果共有的良好氛围,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