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基层难题不再难?
——一次乡村干部例会带来的思考
本报记者沈建华通讯员季俊华
日前,记者下乡采访,来到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旁听一次乡村干部会议。会前、会中、会后的耳闻目睹,让记者对当前的农村基层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思考。
“要计算农民投入损失,还要计算农民收入损失”
4月30日,记者跟随江苏省、市、县农业部门干部和专家,来到大桥镇调查一桩混合肥导致400多亩西瓜几近绝收的事件。
“从群众反映情况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赔偿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季节不等人啊,农户心里急啊!”当天下午,在镇政府会议室里,镇党委书记陈国军的声音里透着急迫。记者身边的镇干部悄声介绍说,这是镇、村干部例会,总结本月、部署下月工作的。
从陈国军的工作回顾与部署中,记者听清楚是这么回事:今年3月27日一大早,镇政府大院先后来了几十名农民反映问题。去年秋播时,擅长大棚西瓜种植的大桥村37户农户,转包了洋南、中港、东塔3个村428亩地发展大棚西瓜。
今年2月14日移栽前,瓜苗一切正常。移栽后10多天,部分农户发现西瓜出现僵苗,瓜苗越长越小,并出现卷叶、枯叶、死亡。他们怀疑是使用了苏南一家企业的混合机肥出的问题,农户们请求政府帮他们讨个说法。
为此,大桥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和大丰市农业部门专家一起,多次与肥料生产企业交涉、谈判,尽最大的努力为农户索赔。“农民的损失,不能光算投入损失,还有收入损失;误了一季,收入损失可是投入损失的几倍啊!”陈国军声调又高了些。
“我们一定要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当务之急是要帮助群众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减灾安民,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陈国军毋庸置疑地说。镇长徐中健宣布:“分3个组开展工作,一家一户地调查、计算农户的损失,做好减灾增收工作。”
乡村干部会听到这儿,记者感觉到,这些乡村干部,还真是不含糊,对农民群众受损失当回事儿,不光是上午在与农肥企业负责人交涉时,痛心之情溢于言表,在下午的会上,也激情难抑,扎扎实实地将灾后补救措施落到实处。
“农业园区要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现代农业园区,究竟应该怎样搞?怎样才能高效?怎样才能带动农民致富?怎样构建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怎样才能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陈国军说到又一个话题,一连提出几个问号,会场有了议论声音。
镇政府旁边,有个丰禾大地现代农业园区,500亩的高效设施油桃连栋大棚内,油桃已有鸭蛋大小,长势喜人。常姓投资客商告诉记者,他们的油桃项目和附属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能在短期内迅速上马见效,多亏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
园区负责人介绍:“我们利用棚内棚外的温差,合理控制温度,油桃从种植到收获15个月左右,大棚油桃一年生长、两年稳产、三年丰产。桃花腊月开,第一批油桃5月中旬上市,早于户外70天,亩收益将达到5万元。”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