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农民工“沉默的声音”,就是要逐步给他们在城市解决就业、就医、社保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相关妥善安排
一芽知春,农民工供应趋势发生了新的苗头性变化。普通工“用工荒”,反映了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的趋势出现,农民工不再是城市新兴劳动力供给的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总量在保持1.9%增长的同时,增速持续回落,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个、0.5个、1.5个和0.5个百分点。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奇迹”的组成部分,他们无愧于这个发展的时代。城市给了他们机会,他们给了城市以创造,给了城市新的风景线。城市的每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穿上保安服装,为小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为小区安全提供保障,风雨无阻。他们穿上工装,活跃在脚手架上,忙碌在服装车间,劳作在新的高速公路工地……
农民工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也创造城市需求。他们在城里要衣食住行,买衣服,租房子,买电动车。同时,农民工还是城乡融通的媒介和催化剂。城里修车、修电视机和电脑的技术嫁接到农村,经常需要他们来做桥梁。
农民工对城市发展之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但城市给农民工回报却难以和农民工之“功”相匹配。所以,要替农民工多想想,想想他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想想他们用“沉默的声音”面对生存状况这样那样的艰辛,想想他们用“沉默的声音”面对在城里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想想他们用“沉默的声音”面对远方的妻儿和年迈双亲。
总量上看,农民工数量增长的步伐慢了下来,但从结构上来说,农民工以自己的感知和判断做出了新的选择。这种潜在变化,反映了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依然大有潜力可挖。
西部地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使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会吸引一部分农民工流向西部,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能力,对城镇化发展形成支撑。
第三产业对农民工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强于二产,这导致了更多农民工流向第三产。数据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应当看到,农民工当前并未实现充分又有保障的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是通过扩大和创造就业空间,并通过培训农民来实现。有保障的就业,不仅指就业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制度性条件,提高农民工收入,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
替农民工多想想,就是要想想那些“沉默的声音”,要想得深一些,想得细一些。打捞农民工“沉默的声音”,就是要逐步给他们在城市解决就业、就医、社保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相关妥善安排,让农民工在城里舒心过好每一天。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7日 09 版)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