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托管互换”培育家庭农场
阆中市双管齐下破解土地撂荒
本报记者李传君
土地撂荒,是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在西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如何破解土地撂荒,将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的创新步伐和现代农业的推进。
四川省阆中市近两年来潜心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机制,既破解了土地撂荒难题,又保障了粮食安全,同时涌现了大批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产值。4月中旬,记者到阆中实地调查,真切感受到该市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与魄力。
农场主挑起大梁
阆中市天宫乡宝珠村农业条件优越,但近几年因外出务工人员剧增,大片土地荒芜,即使是水源条件好、地势平坦的河边地,也无人耕作。
但蒲朝武的家庭农场例外。曾常年在外做水果生意的老蒲说,几年前他回老家,看到土地荒芜十分心痛,于是决定留下搞水果种植。而今53亩脐橙、20亩桃子已经丰产,他还栽了30多亩核桃,并在林下养鸡,河中养鸭,诸多项目年收益五六十万元。
蒲朝武这100多亩土地,除了自家几亩地外,全是别人扔下不要的荒地,他分别与那些承包者签订流转合同,价格虽然很低,但人家还十分乐意,为啥?他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土地有人耕作,随时都是熟田熟地,人家还能得两个流转费,当然乐意。
在阆中市飞凤镇瓦店村,全村有人口1067人,常年在外务工超过650人,去年以前土地撂荒面积达806亩,占耕地面积45%。因土地撂荒减少的粮食产量达397吨。
家庭农场在解决瓦店村土地撂荒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支书江浩的兄弟联谊家庭农场经营的254亩地,原来也是杂草丛生,惨不忍睹。“草比人高,春天开花,风一来就像芦苇荡一样,种子随风到处飞,落到哪里草就生到哪里……”江浩说。
如今这里却是油菜正熟。去年,江浩在这里种上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加上养猪收入约10万元左右;今春他种了150多亩油菜,50亩玉米,仅油菜一项将收入10万元以上,算上秋粮收入,不下20万元。
去年,瓦店村涌现了3个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面积506亩,加上一些种植大户和在家农户劳力的努力,当年就实现了806亩撂荒地的全复耕。而且,全村实现了粮食增产400余吨,种粮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