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沙河市召开。众多专家学者与基层普查者、村落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商抢救保护传统村落大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我们需要听一听基层在立档调查中遇到的困难,直面问题、困难和尴尬。”
给古村落“上户口”
在冯骥才看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他提供了一组数据: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个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让人着急的是,消失的是什么样的村落,我们并不清楚。”冯骥才介绍,古村落的消失,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灰飞烟灭。
几年前,冯骥才曾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关于古村落保护方面的提案。令人欣慰的是,在他和文化界同仁的倡导下,国家在2012年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由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实施,在全国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给予命名保护。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村落名称、形成原因、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一登记。冯骥才认为:“要用标准化的手段记录我们的传统村落,让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我们农耕文明重大的财富以档案的形式留给后人,这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冯骥才介绍,在全国的立档调查中,河北省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不仅成绩卓著,而且表现出强大的文化责任感和文化情怀。”据了解,河北省拨出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组成360人的普查队伍,除了完成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39个村外,又完成新发现的160个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截至目前,河北采录的文字资料已达500余万字,拍摄图片资料共计21万余张。
据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介绍,传统村落普查工作在河北各地引起强烈反响,有的县领导亲自跑村,与普查队员们一块普查,还有一些古村落的村干部们主动找到普查队要求到他们村里去普查,有的志愿者自掏腰包购买器材投入普查。“我曾与他们交谈,问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他们说,俺们世代守护的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天天都在破损,遇到这样的好机会真是千载难逢呀!”郑一民说。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