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近5年来,内蒙古草原的一些禁牧区生态得到恢复,牧民收入增加。然而,草原生态脆弱,恢复周期长。5年时间,对生态退化的草原尤其是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来说,很难得到实质性恢复。眼看5年补助奖励期将满,如何形成稳定健全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2011年,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解决由于过度放牧、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农牧民就业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从2011年起的5年间,在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如今,拥有全国最大牧区的内蒙古草原,补奖政策落实绩效已连续4年被评价为“全国第一”。今年是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草原补奖机制将走向何处,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每80亩草场允许养1只羊,草原生态逐步好转
初夏,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开始返青,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高毕嘎查,一场细雨过后,草原已是一片新绿,看着羊群悠闲地吃草,牧民额仁钦露出喜悦的笑容。
额仁钦家是嘎查的贫困户,2000年,一场大水灾让他家200多只牲畜全部死亡,还欠了外债。直到2010年,额仁钦都只能把自家1.05万亩草场承包给其他牧民,自己靠租金和帮人放牧维持一家7口的生计。
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内蒙古草原全面推开。按照政策,锡林郭勒盟的禁牧区每亩草场每年补贴6.36元,草畜平衡区每亩草场每年补贴1.71元。额吉淖尔镇被划为禁牧区,每80亩草场允许养1只羊,额仁钦一家每年可以领到6万多元补贴。
草原补奖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牧民手上。每年一领到补贴,额仁钦总会购买基础母羊扩大生产,他家的羊群像滚雪球一样壮大到100多只。“生态补奖政策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如果没有补贴,我家根本没办法开展生产,可能到现在还是靠给别人干活挣点糊口钱。”额仁钦说。
4年来,中央财政下达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各类资金160多亿元,内蒙古本级财政配套资金40多亿元,全区已有10.16亿亩草场纳入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范围内,146万户、53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经过4年多的休养生息,牧民的观念逐步改变,保护草原成为自觉,被动减畜正在向主动减畜转变,草原生态得到了很大改善。
监测显示,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以来,饲草料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天然打草场为1.35亿亩,比2010年提高了1021万亩;草原补奖区草畜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与2010年相比,草原补奖区牲畜头数下降了1428万羊单位,舍饲比例从2010年的58%增至2014年的65%,超载率也由2010年的24.14%降到13.32%。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