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正文

聚焦扶贫"急躁症":指标成儿戏 考核被敷衍

2015-08-03

点击进入下一页

  随着扶贫攻坚进入倒计时,部分地方出现了扶贫“急躁症”:有的急于完成减贫指标,贫困户贫困依旧,仍然被脱贫摘了帽;有的为了落实扶贫任务,非贫困户也获得扶持,用以充数;有的项目周期长,验收周期短,扶贫效果成了糊涂账…… 

  面貌没啥改变,却被脱了贫 

  精准扶贫的一项内容就是对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使已脱贫的及时退出,返贫的能重新获得扶持。但有的地方扶贫举措不多,脱贫任务又重,为了凑齐人头,一些没有脱贫的也被脱了贫。

  记者曾在某贫困村采访,与群众围坐一起唠家常。有的农民说,以前村里有脱贫考核任务,干部一张嘴,说谁脱贫谁就脱贫。当时贫困帽“含金量”不高,戴与不戴没两样,被脱贫的哈哈一笑也认账。现在贫困帽实惠多,干部随意指定行不通了,但新实施的看似科学的减贫销号认定程序,还是让一些贫困群众“被脱贫”了……

  有村民就给记者讲起了“群众评议脱贫”的事。有一年,村上分到的减贫指标是80多人,群众代表开会评议村上贫困户哪户达到销号标准。有的贫困户因为子女毕业家庭负担减轻、外出打工等因素,算是脱贫了,但也有一些被评出来销号的贫困户,一年中也没啥变化,照样还是穷。因为要完成任务,只得“矮人堆里选高个”。

  “总体而言,村里的扶贫还是手段少、力度小,单靠贫困户自己,脱贫难度很大。但政府又有减贫指标,每年必须完成,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凑数。”有基层干部对记者说。

  “有的贫困户,戴上贫困帽才一年,就被要求摘帽,扶贫措施都还没落地呢。”有干部说,扶贫济困不能急于求成。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