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稻自身免疫系统来培育抗病新品种,将有助于化解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焦虑”。记者近日从福建省科学院获悉,11月30日国际植物学领域最权威刊物《植物细胞》和10月4日国际植物分子病理领域刊物《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发表水稻与稻瘟病菌分子互作的国际合作研究进展,报道陈松彪研究员(并列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将为深入研究水稻免疫和新品种选育奠定重要基础。
据了解,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因稻瘟病造成产量损失高达10%—30%。有专家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系统阐明水稻与稻瘟菌的互作机制,筛选出免疫能力强的水稻种质资源,采用非转基因方法选育抗病水稻新品种,将能有助于化解人们对转入外源基因育种法带来的对环境与人类影响不确定性的忧虑。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福建省农科院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特拉华大学等单位,在水稻与稻瘟菌互作、水稻自身免疫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其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表明中美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科学前沿的创新性研究属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