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飘香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米经销商云集罗定。23日举行的罗定稻米节,让地处山区的云浮罗定市变得异常热闹。活动当日,各地米商与罗定签订了5500万元的购销合同。
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罗定稻米如今受欢迎,成为罗定市的一张靓丽名片。通过经营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段,罗定正探索特色农业的新路,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机制创新 种粮告别“散户时代”
在金绿相间的稻田里,太平镇太东村民陈铁钦正在作业。“我家种有3亩多田,以前赶上收成好时,一亩水田可以赚600元左右,这还包括人工费。现在不同了,我把田租给罗定稻香园公司,田租收入一年3700元。公司还返聘我做农机手,负责打田、插秧、杀虫、施肥、收割。一年大概返聘4个月,收入2万多元。公司出钱让我参加培训成为农机手,我农闲时可以开拖拉机帮人运输,每年大约还有1.8万元的额外收入。”他说。
陈铁钦生活的变化,源于“公司+理事会+农户”农业经营新机制在罗定的推广。作为我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罗定独特的气候、水源和土质十分适合优质大米的种植。几年前,一些企业家看到商机,但也碰到一个大难题:一方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使得种粮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太多的财富;另一方面,耕地的经营权分散在农民手中,而高效益的种植业需要规模化,要将耕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绝非易事。
为破解这一难题,罗定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经过与农户、企业的多次交流,探索出“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近几年,罗定市大力培育发展自然村乡贤理事会,吸纳宗族长老、经济能人、外出乡贤、村干部等具有一定声望的人作为理事会成员,让乡贤理事会发挥“桥梁”作用,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现在企业要租地,直接找理事会就行。理事会先和村民谈,然后企业再和理事会谈,问题变得轻松很多。”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炳佳说。
“公司+理事会+农户”模式的出现,使罗定迅速发展出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旺家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稻米龙头企业,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仅稻香园就租赁农户5000亩稻田,与农户合作的稻田达4.7万亩,散布罗定市多个镇,年回收稻谷3万多吨。合作农户在耕作成本降低三成以上的同时,大米的卖价也增加三成以上。
营销创新 高价有机米供不应求
10月初,受今年最强台风“彩虹”的影响,云浮田里不少正值开花抽穗期的稻米倒伏严重。让胜乐村村民欣慰的是,他们所种的“亚灿米”,在历经暴风雨后仍茁壮地生长。村民潘金水笑着说,他们种植的有机米,零售价高达80元1公斤,而且供不应求。新一代农民,尝到了以生物工程技术种地、品牌经营打市场的甜头。
在初步实现规模化之后,不在市场上拼数量,而是拼质量、拼品牌,这是罗定稻米声名鹊起的重要原因。
2012年10月,首届罗定稻米节举办,让罗定稻米声名远播。次年,罗定市将“罗定稻米节”定为地方节日。2014年7月,“罗定稻米”经国家质量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8月,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罗定市旺家农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获准使用“罗定稻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罗定建有市级及21个镇街农产品检测机构。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罗定每个行政村落实1个协管员、每个自然村落实1个信息员,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保驾护航。
质量与品牌并进,使罗定稻米逐渐成为罗定的一张名片。“亚灿”、“聚龙”、“青洲”、“警蛙”等知名品牌不断涌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带动罗定市农民种植的水稻增收1亿多元。
产品创新 进入“稻米工业化”时代
10月22日,亚灿米有机系列研发中心落成;23日,罗定市旺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这些项目标志着罗定稻米正逐步进入“稻米工业化”时代。
目前,罗定丰智昌顺公司已推出有机白酒等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有机食品,筹建以“亚灿米”为原料的米厂、调味厂、日用品厂,用新思维、新技术研发健康、安全的有机稻米新产品,开启亚灿米农产品工业新时代。
罗定市旺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研发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农耕文化体验馆、电子商城于一体,该产业园展示的不仅是米产品,而且是米的文化、米的产业。产业园负责人龙钊荣说,产业园将开展以优质稻米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开发,推动人才、资金、企业、产品等往园区集结,为稻米产业扩大、惠及更多农户提供基础保障,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南方日报记者 陈清浩 通讯员 梁方武 何鹏程)
(转载2015年10月25日《南方日报》头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