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韩一军2015-10-30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应用,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向,如在城镇郊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等,在发达地区发展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在农产品主产区发展高端增值农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设立农产品直销市场等方式。这一系列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形式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很高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对于这个新事物,我们要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并积极推动。

  充分认识农村三产融合的战略意义

  1、国民经济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均衡显著改善为实现三产融合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与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从1978年的第十,到2010年排位第二;GDP总量年均增速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另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2013年增长7.4%。同时一二三产业间的比重有所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经济总量极大提高,为三产融合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三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加工业的发展及休闲服务业的发展为三产融合创造了条件。

  2、农业自身发展态势较好、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产业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更加开放,国外先进技术和低价优质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化经营已由个别地区率先推行发展为全国大范围的整体推进,已由少数行业和部分产品的“一花独放”发展为多行业、多产品的“百花争艳”,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方兴未艾,这都为我国三产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主力军力量。

  3、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要求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方式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三产融合,是中央既定方针,是我国实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战略选择,提升农业效率与扩大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今后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优化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环境,促进三产融合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让农业、农村、农民更好地分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果。

  4、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我国建设新型城乡关系、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路径

  从城乡收入的角度来看,农民并没有得到与经济高速增长相对应的实惠,农民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多数农民虽然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并没有改变其弱势地位。三产融合是新时期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改变原有的耕作模式、生产模式及销售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并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农业产业链延展带来的价值增值,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新型城乡关系。而且农村三产融合通过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5、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可以充分汲取国际经验

  一些国家尤其是日、韩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走过或正处于大力发展现代化友好农业的进程中,通过分析这些国家的做法后不难看出,这些国家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具有许多共性,他们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组织的作用,具有健全的农业培训体系,各国政府都在农业补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及全方位的服务等配套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严峻背景下,更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力推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努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发展思路

  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农业为依托,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技术创新为动力,融合机制为纽带,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休闲等相关服务业的有机整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优化农产品产地生产力结构布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协同发展。

  2、发展框架

  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及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阶段,可以从横向、纵向、一体化等方向构建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框架。

  第1方向:水平多样化。农业作为加工的原材料,需要多种多样的农产品生产,单一品种的主产地应向地区性多元化的综合农业转换。

  第2方向:垂直多样化。由生产者或生产者集团主导,从生产向加工、销售的商业化领域扩展,因此,进入农业和农村的附加价值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避免气象灾害或价格变动等由生产部门引发的损失,从而达到全产业融合。

  第3方向:农工商一体化产业。单独由农业生产者来开发新商品、开拓国内外市场或地区品牌等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新产品开发时,通过将掌握高技术的食品制造企业、具有有利销售网的流通企业、零售企业等结成连带关系,克服这种局限便是农工商一体化。

  3、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融合,必然涉及对土地、水利、林木等农业资源进行市场化的优化配置,集约使用,客观需要融合性的农业管理思维和服务,提供融合性管理服务的途径是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大部制改革,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适应融合型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拓宽农业管理的范围,实行宽领域管理;赋予农业管理部门有效的管理权力和手段。

  第二,加快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大龙头企业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质量安全体系,保障食品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第三,加快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加大对休闲农业规范、扶持、引导和推动的力度,不断推出以旅促农的农旅结合发展方式,使农业从过去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逐步拓展为传承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产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快三产融合主体的培育。应通过政策调整,引导涉农企业,跳出传统农业单一的产业内发展思维局限,主动实施跨产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提高涉农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升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发挥种植能手、专业大户务农致富的带头作用,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兴办专业合作或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民生产合作社或者以土地入股农民生产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管理,强化对农民生产合作社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

  第五,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政策体系的构建。从科技、财政、金融、土管等方面为产业融合提供政策支持,由农业部牵头制定。融合型产业识别的基本依据是在技术、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消费等经济环节,均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政策上,打破传统的分行业、部门的研究与开发政策,在制定国家科技计划、进行科技立项时,充分考虑技术融合因素,对融合性产业发展技术研究优先立项,引导建立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科研机制,产出更多融合性技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技术成果的资产专用性。财政政策上,为融合性产业发展涉及的相关企业提供税费减免等优惠,扶持产业发展;金融政策上,对融合性产业发展在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息、还贷方式上提供商业或政策性金融支持,大力发展农业风险投资;土地政策上,对融合性产业发展减少土地出让金或土地使用费。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