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感受农业温度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综述
本报记者钟欣
11月的榕城绿树婆娑,鲜花绽放。11月7日至10日,为期4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仿佛给这座柔和的城市吹来了一股农业旋风。在状如蝴蝶的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这场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农业盛会,生动诠释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智慧农业的强大吸引力设施农业监测系统、墒情监测项目、病虫害测报系统、畜禽养殖管理系统……位于农交会中央展厅右侧醒目位置的浙江托普云农展台,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参观者。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体系正在开启“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
进入上海展馆,门口的“智慧农业”4个大字格外闪亮,一个触摸屏就摆在入口处。“这是农机综合指挥调度服务平台,对农机工作效能进行智能分析,方便合作社有效调度农机手,还能帮助种植大户发布农机作业需求。”上海农易信息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王健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现代信息系统,农机合作社的管理效率可以大幅提升。
著名农产品电商上海菜管家已与数百家知名农业合作社及各省市的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产品战略合作协议,注册用户突破了17万人,为上海市民提供了安心优质的食材。菜管家于2013年被评为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015年被评为商务部“2015-2016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正努力在信息化、现代物流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元素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在本届农交会上得到充分展现。11月7日开幕当天,来自福州市永泰县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自己经营一家农业公司,今天带着全家人专程从县里赶来参观,学习农业的新理念,寻找种植业方面的新品种。
创新意识贯穿于本届农交会始终:首次推出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召开了首次全国农产品经销商大会;283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次集中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和发展趋势。
“伴随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不断加快构建农业经营新体系、创新财政支持新方式、探索物质技术装备建设新机制。基于此,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出台的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示范区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
绿色:从合作社到“国家队”的共同追求“这些赶黄草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上,其生长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都有严格要求。”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展区,四川泸州市农业局局长张兴友告诉记者。
来自四川古蔺县罗江村的川野堂赶黄草专业合作社带着他们的产品来到农交会。这种在优良环境下种植的中草药可以为贫困山区的农民带来每亩4000多元的年收入。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其功效也吸引了很多客商。
(快乐农民网收集的内容,旨在记录与传播,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