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猪周期到底有没有规律?”“怎么有效监管破坏草原的行为?”……在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畜牧班上,来自基层的畜牧局长们凭借多年经验为一个又一个热点问题建言献策。
提振民族奶业:要抓“鲜”
“行业素质整体不高,和发达国家比竞争力不强。乳品企业的库存量还是比较高,乳制品消费低迷。目前,全行业进入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农业部畜牧业司奶业处副处长陈江伟这样总结奶业的现状。他建议:“要利用好我国奶业的优势,发挥‘鲜’的本土优势,打造我国乳业与国外产品抗衡的利器。”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楠表示赞同。李楠补充说,国内牛奶有区域优势,在保鲜程度上肯定高于进口奶,所以应该着重在“鲜”上做文章。为鲜奶寻找新的出路,开辟巴氏奶产品市场,奶业大县扶持中小规模的巴氏奶生产企业,既可以让消费者喝上营养丰富的鲜奶,又可以消化过剩鲜奶。
在讨论中,“信心”是反复被提到的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农牧业局副局长郭永明认为,我们国内液态奶的质量水平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很多奶企的标准达到了欧盟水平。三元食品公司运营部经理夏志春表示,国内液态奶是批批检的,批批检合格才能放行,检测指标也比国外多,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管甚至是世界最严格的。李楠建议,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恢复消费者信心,尤其是要宣传还原乳与原乳产品标识的区分、营养成分的差别,建议公布还原乳生产企业名单。
度过寒冬,局长们认为要群策群力。首先是政府、企业要坚定信心;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信心的重建,如何打开一个窗口让消费者看到国产奶的优质,进而消费国产奶,是政府与奶企下一步应该重点谋划的。
生猪养殖:不要周期,要稳定
近期生猪价格再次回温,市场行情乐观,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却连续下降。生猪养殖的转型提质面临哪些关键问题?大县局长们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湖北省潜江市畜牧兽医局局长陶小华表示,猪肉价格最近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很多养殖户并不开心,猪周期越来越没有规律可循,大涨之后不知何时又要面临大跌,养殖户盼望的是价格稳定。
“要稳定,产量和效益之间就要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江苏省滨海县农业委员会副书记薛德华说,“不应在价格高企时盲目扩张,也不应在价格低迷时盲目缩减。如何维持这个平衡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努力。”
湖南省汨罗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周沫认为,要从宏观上控制生猪养殖总量,加速推进规模化养殖的进程,同时也要提高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辽宁省义县动物监督管理局局长邹博补充说:“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解释,外行人进入养殖行业往往导致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既不便于控制总量,又阻碍了生猪养殖行业的提质增效。
从总量控制方面来讲,集约化和规模化有利于提质增效。薛德华说:“滨海县引进了温氏集团,引领养殖户共同养猪,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兽药、技术指导和收猪等全方位服务。所以,龙头企业带动,可以基本能掌控全县的生猪养殖量,进而有效维持产量与效益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