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蛙餐饮火遍武汉 易烹饪没有门槛

谢玲 曹磊 实习生程雪 苗依依 摄影:记者李辉2024-11-23

牛蛙美食火了武汉

牛蛙美食火了武汉

   综合报道:仿佛一夜之间,过去只是一道家常菜的“蹦蹦”(青蛙),成为武汉多个综合体内众多餐厅的主打牌。吃青蛙、牛蛙的主题餐厅火遍武汉,不到半年就开业近二十家。而餐饮业的火爆,也带动了一直处于低效模式的牛蛙养殖,收购价迅速翻倍,让不少养殖户也赚了一把。

  市民排队等号吃蛙主题餐厅

  昨晚19点,武昌汉街的一家青蛙主题餐厅门前还排着等待吃蛙的食客,绵延十数米。

  “就香辣的吧,来3斤。”好不容易等到座位的谢先生,看到菜单上写着“3斤送1斤”立马点了3斤:“蛙腿肉质很有嚼劲,我是蛮喜欢吃的。”谢先生说。

  原来,这家餐厅是以武汉人口中的“蹦蹦”—青蛙为主题食材。记者看到,59元一斤的青蛙被制作成干煸、泡椒、姜辣、香辣等多种口味,食客们桌上最多的还是泡椒和香辣。一位工作人员称,店里几乎每天晚上都需要拿号等位,“青蛙比牛蛙的肉更精瘦,更有嚼劲,烧起来也进味些。”

  今天中午和晚上,记者又在武昌的徐东大街群星城、街道口,汉口二七路、硚口路、菱角湖、常青路等多个商业综合体和街边走访发现,大都出现了以青蛙、牛蛙等为主打的餐厅。在“饭点”时,几乎每家餐厅都要排队,价格多在每斤30元—60元。

  采访中,多位消费者称,平时在传统酒楼里吃的“蛙菜”基本都是水煮或焖烧,蛙主题的餐厅口味更多,与其他肉品比起来,蛙腿肉因为更劲道、没肥肉深得女性食客的欢迎。

  吃蛙风潮来自湖南

  餐饮界新的美食潮流兴起往往是一阵风,这阵牛蛙美食风就来自湖南、深圳等地,今年集中在武汉爆发。

  “吃牛蛙的餐厅在长沙很火,排队2小时以上是常态。”武汉第一波开业的蛙餐厅是群星城蛙来哒,今年4月从湖南引进而来,开业不到半年生意一直火爆,每天翻台三次以上是常事。该餐厅总经理助理张军告诉记者,目前蛙餐厅大多是湘味,口味也很适合武汉人。不仅武汉人喜欢,这一波吃蛙风潮席卷全国,每个月都有三四家新餐厅开张,经常是一开就火,需要排队一两个小时等号。

  有吃过蛙菜的美食达人表示,牛蛙口口是肉,肉质又嫩,口味不错,中等消费价格也不贵,十分适合武汉市场,其实是适合各个消费层的大众化口味。再加上武汉人本身就有吃“蹦蹦”的传统,消费者的接受度比较高。

  记者发现,目前大多蛙餐厅的菜式都差不多,装修风格显得很“娱乐化”,比如青蛙造型的大型玩偶,室内装修是年轻人喜欢的潮店风格,再配上金属挂件、深色地砖、卡通青蛙贴画等,感觉像是一个充满娱乐精神的场所,不少食客来了都会自拍发朋友圈分享。

  餐饮渐火带动养殖提升

  “蛙餐厅”渐渐火爆的市场,让青蛙、牛蛙的养殖也效益提升,其中牛蛙身价几乎翻倍,而青蛙也在今年成了新的农业创业热点。

  在武汉市蔡甸区玉贤镇养了20多亩青蛙的毛正伟,对今年的行情特别看好。“现在正是出蛙的时候,每斤均价已经超过20元。”毛正伟说,重庆、湖南和本省的青蛙餐饮市场日益火爆,促使了从去年开始全面提升养殖技术,用人工饲料替代活食投喂,让青蛙的亩产几乎提升了一倍。

  同样感受到“蛙餐饮”带来的红利的还有在汉南养殖牛蛙的胡书林。“2014年时,一斤牛蛙的收购价只在4、5元,现在几乎翻了一倍,好一点可以卖到超过10元。”胡师傅说,牛蛙养殖技术非常纯熟,产量也较大。这两年,各类吃蛙的餐厅老板到田里谈直采供货,让他明显感觉蛙餐饮的火爆,有的养殖户因货源紧俏还加价供货。

  随后,记者在华南海鲜市场走访发现,牛蛙的批发价也从2014年时最低的6元/斤,涨至目前的8元—10元/斤,而农贸市场、超市的牛蛙最高更是卖到14元/斤,同样翻了一番。

  “蛙”餐厅半年之内出现近20家

  记者获悉,从今年4月左右第一波蛙餐厅在武汉开业,不到半年已经陆续开了近20家。这类餐厅数量的急速增长,除了与美食潮流席卷有关外,其形式和口味上都较为容易复制也是重要原因。

  “牛蛙的烹饪不难,技术门槛不高,从市面上这些蛙餐厅口味比较相似看得出来。”在武昌一家购物中心经营蛙餐厅的老板告诉记者,投资一家蛙餐厅大概300万左右,其中装修的经费比较高。但现在跟风的多了后,从门店形象到口味都在模仿,连建材市场都能找到专门为蛙餐厅配套的锅具、餐具,地砖,甚至青蛙玩偶在卖。

  张军告诉记者,口味是区别各家特色的关键。比如蛙来哒的配料、酱料都是长沙总部配送,精细控制每天的用量,多了少了都会被提醒。

  业内人士介绍,从养殖方面来看,牛蛙的养殖技术门槛不高,养殖的死亡耗损率相较于水产、畜牧品类更低,一年四季都可以供货,稳定的货源也促成了市场的集中迸发。目前,市民吃到的大多是人工养殖的蛙,基本没有野生的,即使有供应量也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武汉餐饮协会人士介绍,美食潮流更新快,盲目跟风做餐厅风险大,再火的餐饮品类也有经营不善的商家,容易复制的品类大都竞争激烈,餐饮投资者应谨慎选择。(记者谢玲 曹磊 实习生程雪 苗依依 摄影:记者李辉)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