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给“微笑天使”建个新家--湖北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工作调查

何红卫 乐明凯2016-11-21

  “现在不是所有孩子们都有这么幸运,能亲眼看到长江江豚。”在今年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下车中心小学走进何王庙江豚保护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上,保护区负责人李春盛语重心长地对大家介绍,当前,长江江豚已经进入了和时间赛跑的“保种”阶段,现存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不到10年,在长江里就再也看不到它们了。保护区就是国家给它们建的新家,也是最后的“避难所”。长江江豚很可爱,头部圆圆,微微上扬的嘴角总像挂着微笑,被称为“微笑天使”。

  2016年4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切实加强长江江豚保护,迅速遏制江豚种群衰退趋势。相关院士专家表示,当前要想拯救长江江豚,最现实的办法是尽快建成并完善迁地保护区。

  无奈的“保种”计划

  近年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呈急速衰退趋势。据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最近一次较为系统完成的《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显示,长江江豚约仅剩1040头,不到10年前的一半。

  “多年来,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实行三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繁殖。”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王丁表示,就地保护是一种最理想完整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水生所在武汉人工饲养长江江豚也已有20多年,但目前实施这两种措施的条件尚不成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自然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好比是长江江豚种群延续的“诺亚方舟”,也是一次无奈的“保种”计划。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选址是慎重的,需要安静而良好的水环境、足够的饵料资源、合适的水位和空间。同时,也需要减少人类活动,更要有地方政府的主动意识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农业部主持下,现已有两个自然迁地保护案例,分别位于湖北石首天鹅洲和监利何王庙长江故道。

  “天鹅洲长江故道是我国的第一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长江江豚,与长江及洞庭、鄱阳两湖江豚原住栖息地相比,它是唯一一个种群保持增长的地方,现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仅2015年就出生11头小江豚,总量超过60头。”中科院研究员王克雄向记者介绍说,为防止近亲繁殖,需定期进行人为调控至其他迁地保护区。且近年来天鹅洲故道发生的冰灾、旱灾都不同程度造成长江江豚损失,需分开保护分散风险。

  在此背景下,比天鹅洲面积更大,渔业资源更丰富,且下口直通长江,更接近长江江豚自然生存环境的何王庙故道进入专家视野。2012年10月,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召开了“建立长江何王庙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协调会”,鄂湘两省相关部门参加。2015年4月-5月,鄂湘两省省政府先后批复在此成立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江若无鱼,何以渔?

  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已将长江江豚列入“极度濒危”级别。2014年10月,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可水中保护的难度远远大于陆地保护,从各地保护长江江豚的经验来看,地方经济发展和最严保护之争的焦点问题一直存在。要给长江江豚建个新家,必须减少保护区内渔民,首要是清理核心区内各类捕鱼工具。这样一来,迁地保护好比城市发展拆迁,势必会触及到原住居民利益。

  监利何王庙故道流经容城、上车等5个乡镇、11个行政村,专业渔民218户,违法养殖网箱7300余口。在两省交界地区更是难管,未清理前,核心区内竹篙“迷魂阵”遍布江中,机船都无法通行。

  “江若无鱼,何以渔?”尽管建设保护区并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相反还会为工业发展带来诸多限制,但监利县仍然高度重视保护区建设,不遗余力的从娃娃抓起开展保护长江江豚教育。

  监利县委书记黄镇曾在石首市任职十多年,深知石首天鹅洲是一个只有长江江豚的白鳍豚保护区。白鳍远去,江豚犹在。在他看来,保护好长江江豚的“诺亚方舟”是历史赋予监利的责任,为了不让历史留有遗憾,一定要把保护区打造成监利的后花园,让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成为监利的新名片,这就需要妥善协调渔民转业转产工作,实施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开展大众科普宣传教育,使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化、渔政执法管理常态化。

  于是,在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等单位的支持下,作为传统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监利,近年来大手笔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保护区内网箱拆除奖励和渔民上岸渔具补贴。相继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省级保护区筹建指挥部、县乡两级拆除违法网箱养殖指挥部、保护区防逃拦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监利县委常委胥金普全程参与并协调工作落实。

  保护长江江豚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2015年3月27日,农业部联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和湖北、湖南、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在监利县启动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在活动现场,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代表联合主办方呼吁全社会都能够关心可爱的长江江豚,关注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长江、生态长江、生命长江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区内渔业资源与水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鱼类专家每季度会对何王庙保护区进行采样监测,保护区内小型鱼类的增速已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长江江豚的加入,使该水域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系统。

  2016年8月中旬,经何王庙保护区工作人员日常监测发现长江江豚群中疑似有幼豚活动,报请中科院水生所专家连续跟踪监测后确定,保护区内第一头小江豚已正式落户。

  “目前保护区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一个渔民一晚上在保护区偷捕可获利千元以上,利益的驱使也加大了江豚保护区管理的难度。”何王庙保护区负责人李春盛说,加之保护区地跨鄂湘两省,执法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安排不一致,专业渔民安置上岸工作尚未完成,保护区水域面积大、战线长、管护人员相对还是不足,现有的监管手段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监控。

  “目前看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不太容易协调。”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表示,长江特有的白鳍豚已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而人类活动正是引起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萎缩的根本原因。但是二者的最终目标又是一致的,保护江豚就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都是不可缺少的。希望通过自然迁地保护能留住“江豚的微笑”,希望长江可以成为江豚永远的家。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