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陈明军:把冬荪种植打造成致富产业

2016-11-30

  从大方县城出了南门,沿着老清毕公路来到羊场镇穿岩村坡头组,一路青山苍翠,树木参天。然而,过去这里却是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生态恶劣。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后,穿岩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探索出了一条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子,而且衍生出一个个致富的传奇故事。

  这当中,就有弃商从业、种上漫山遍野的冬荪带领群众致富的陈明军。

  见到陈明军的时候,他正在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们采收冬荪。陈明军说,要趁着好天气,及时采收冬荪。在他的面前,破土而出的冬荪簇拥在一起,一丛丛,一堆堆,长势喜人。

  大方的环境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冬荪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冬荪产业的日渐发展,许多群众通过种植冬荪获得了第一桶金。大方也成为全国冬荪的主要产地,被誉为“冬荪之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明军几兄弟就致力于冬荪、天麻、灵芝的种植与技术研究,并与冬荪、天麻、灵芝种植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由于长期接触冬荪,陈氏四兄弟积累了丰富的冬荪栽培经验,有了一套冬荪种子制作、栽培、管理、烘干、贮藏的技术,而且他们还把寻找到的野生天麻进行人工种植,用无性繁殖得到天麻种子进行天麻种植,开创了大方仿野生天麻种植的先河。

  他们制作的冬荪菌种销售到周边市县,乃至云南镇雄、四川古蔺等地。每年,光是菌种一项,就要销售二三十吨,收入近30万元。

  从1985年开始,陈明军就在遵义一带做天麻、灵芝、冬荪生意,每年经手买近卖出的天麻、灵芝、冬荪就有几十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陈明军自己也在遵义市区有了房子和铺面。

  这几年,看到家乡的生态好了,但还有许多人没有脱贫。陈明军觉得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于是有了回乡创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念头。

  陈明军说,自己虽然一直在外打拼,但随时从各种渠道关注着家乡的发展。2015年3月,他用自己做生意赚得的200多万元积蓄,在坡头组成立了九里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种植冬荪、天麻和灵芝。

  有了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除了在合作社打工有一定的收入外,还在陈明军的指导下,自己发展种植。陈明军说,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共同致富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去年10月份,孙志刚省长到坡头组调研时,希望陈明军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陈明军说,自己当时很激动,但也更有信心了,当即向省长承诺:一定要扩大规模,让这片土地遍地开花。

  陈明军说,省长鼓励自己做大专业合作社,他牢记嘱托,努力把规模做大、实力做强,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自己的承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今年,陈明军种了3万多个平方的冬荪,今年是第一季收成。陈明军算了一笔账,冬荪的经济效益比较好,一亩地种植400平方米,亩产干品120斤,按每斤27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亩产值高达3万多元。

  陈明军高兴地说,今年的冬荪长势好,七八十万的收入不成问题。除了种植冬荪之外,陈明军还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他种植有天麻、玛咖、灵芝等中药材,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

  据陈明军介绍,目前,九里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2户贫困户,今年收成后,他们多的应该有三四万,少的也有一二万。

  陈明军还在东关、六龙、长石、瓢井等乡镇指导村民种植了10多万平方的冬荪,并且以每斤200元的保底价收购,让冬荪成为致富产业,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摘掉贫穷的“帽子”

  今年5月29日,大方县成立冬荪协会,陈明军当选为南片区冬荪协会会长,协调、指导南片区冬荪种植、加工、销售等,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冬荪种植,增收致富。

  6月份,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在大方举行期间,大方冬荪引起全国业内人员关注。8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大方冬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评审,大方冬荪最终成功通过专家审查,标志着大方冬荪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陈明军说,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冬荪种植户来说就像是吃了定心丸,让大家对种植冬荪充满了信心。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冬荪的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老百姓通过种植冬荪走上致富路。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