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孔亚琴:身残志坚,爱洒人间

2017-01-03

一个右手先天残疾的普通农村妇女,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后,又帮扶带动周边十几个村的残疾人共同致富,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她就是石家庄市藁城区常安镇南楼村村民孔亚琴。

5月17日,笔者在南楼村见到孔亚琴时,她正在猪舍忙碌着。“这段时间,我又盖了一间猪舍,新上了一批环保设备,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到那时,合作社的规模就更大了。”孔亚琴说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作为一名残疾人,孔亚琴在创业过程中的压力和痛苦可想而知。2003年,孔亚琴从石家庄华医医学中专毕业后,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然而,她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被四五家单位以身体残疾为由拒绝。对此,她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求机会自己创业。

2006年,孔亚琴和张虎伟结婚后,决定凭借丈夫在养猪场打工积累的经验养猪。于是,小两口东挪西凑了2万元钱,买了十多头小猪。万事开头难,由于两人的养殖技术不过关,两年下来损失惨重,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这时,恰巧当地残联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不服输的孔亚琴参加了技术培训。她还向残联寻求帮助,残联帮她联系了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李飞,上门为她指导养殖技术。很快,孔亚琴学好了养殖技术,重新引进了一批仔猪。这次,在两人的精心照料下,仔猪长势良好,第二年就有了盈利,并还清了欠款。

2012年,孔亚琴的猪场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0亩、年出栏育肥猪1000多头的规模化养猪场,初步的成功坚定了孔亚琴发展下去的决心。2013年6月,孔亚琴投资240万元成立了虎伟养殖有限公司,并于同年成立了如悦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育肥猪2000头,年产值达800万元。

在养猪场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几年时间里,孔亚琴非常关注附近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富裕起来的她积极安排残疾人到自己的养殖场就业,对有养殖愿望的残疾人,她还免费提供技术帮扶,并回收育肥猪。她说:“我是残疾人,我比别人更懂得残疾人的艰难。我要靠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残疾人发家致富!”

50岁的张立进是一位流浪到南楼村的聋哑人。2010年6月的一天,张立进敲响孔亚琴家的大门,想讨口饭吃。热心的孔亚琴把他让进屋里,并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孔亚琴看到同是残疾人的张立进无依无靠,便想收留他在自己的养殖场打工。张立进当即感激地俯下身子,要给孔亚琴磕头,被孔亚琴紧紧拉住了。一晃5年过去了,现在的张立进面容红润,衣着整齐,他打手势表示,要用一生来报答孔亚琴,报答社会。

45岁的董永华是北楼村人,他因车祸右腿残疾,不能外出打工。董永华和爱人在家搞生猪养殖,由于不懂技术,年年养猪年年赔。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永华向孔亚琴说起自己的难处。从那以后,孔亚琴每周都到董永华家中指导技术。同时,孔亚琴还为董永华提供从仔猪、饲料到防疫等一条龙服务,并为他联系了信誉好、实力强的生猪收购企业。在孔亚琴的大力帮扶下,三年来,董永华的养殖规模从百余头增至500余头,纯效益翻了五番。

目前,孔亚琴的合作社吸收社员100多户,其中残疾人有60户、80余名,发展像董永华这样在家搞养殖的农户13户,辐射周边兴安镇、常安镇以及晋州市的10余个村。

按照“做大做强企业,服务广大残疾人”的思路,孔亚琴还实行了“公司+农户”的管理经营模式,即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技术、仔猪、饲料、防疫,统一进行产品回收。孔亚琴每天进行电话回访,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有效确保了产品质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3年,经当地残联等多方联系,孔亚琴聘请了一名河北农业大学畜牧研究院的专家来场指导,严格实施无公害饲养,有效提高了标准化养殖水平。“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正准备申请‘无抗肉’商标,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健康、放心的‘良心肉’。”孔亚琴对未来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夏磊 通讯员 彭辉)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