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旨在促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围绕这项工作内容,近年来,一些地方强化顶层设计,为返乡创业人员拓宽新的途径,打造良好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期将选取福建、四川、湖北、新疆四省区的经验与成果呈献给读者,为全国各地方扶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好的借鉴。
福建 兴产业 拓展创业空间
福建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黄华康
2013年以来,福建省组织全省建设了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做到每县建一个。省政府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每年安排3.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入园。目前,全省已有6000多家各类经营主体入园创业,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福建农民创业园已成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
福建省积极构建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机制,激发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热情。一是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利用承包地或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已发展到1.8万家。二是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技人员到农村带头创新创业,保证其职称评聘、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支持他们以资金、技术参股,带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增收。三是扶持返乡人员创建农机、植保等农村经营性服务组织。我省建宁县农机、植保合作社联合社实行强强联合,创建了闽赣省际农机植保综合服务中心,带动全县19家合作社2万多台套农机具实现资源整合,大大提高了作业效能、推动了跨区作业,今年以来服务面积超过百万亩。
此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要素资源优化重组,延伸做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创业示范基地。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00多家,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实现了80多万人就业创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组建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参与农产品电商业务,今年全省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已超过140亿元,居全国前列。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组织开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合作交流,广辟创业创新空间。目前全省休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达2900多家,年接待游客82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近120亿元。
在政策保障方面,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农民创业园、“双创”等政策文件。在农民创业园内,从事种养业的主体享受农业生产用电7折优惠,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用地享受7折工业地价。实施农户生产性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现代农业信贷风险补偿金等政策,为创业创新人员提供了40多亿元的优惠贷款。
湖北 强教育 培育创业人才
湖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
湖北省农业厅在农业部的指导下,积极服务返乡、下乡和本乡创业人员,多措并举,助力农村创业兴业。
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
按照“锁定对象、精准培训、跟踪指导、政策服务”的思路,分层分类培养农业创业人才。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依托各级农广校、农技中心等,坚持“一点两线”开展全产业链式培训,每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二是实施青年农民创业培训计划。依托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创业培训基地,每年培训5000余人。培养了李明攀、罗伟等一批“硕士农民”,廖剑波等一批“军人农场主”。三是实施农业企业高管人才培训计划。引入“国家企业教练技术”课程体系,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100人;遴选300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在华中科技大学接受企业家培训。参训学员所在单位获得110个省级人才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涉及资金2000多万元,涌现了土老憨、新华扬等一批知名企业。
建立孵化基地,夯实创业创新基础
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孵化创新项目。支持建设100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和1100多个专用原料基地。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建设果蔬贮藏保鲜设施2100座,建立休闲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300多个,一大批农业项目在园区内孵化成熟成长。二是建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降低农民创业风险。遴选60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每个基地5~10万元的资金扶持,支持创业农民带项目入驻基地,让项目在孵化中熟化,让农民在实训中掌握技术,提高创业成功率。
加强项目扶持,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一是真金白银资助青年农场主创业大赛。安排专项经费250万元,启动了青年农场主创业电视大奖赛活动,36名选手创业项目在全省脱颖而出,分别获得2~20万元的创业资助。二是大刀破斧支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创业。会同省委组织部选后支持124个农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每个给予10万元支持。今年,进一步完善项目竞争性评估机制,支持前三等奖项目50个,分别资助3~10万元,启动“全省十佳职业农民”评选活动,27万人参与投票,社会反响良好。
强化典型示范,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一是树立创业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全国十佳职业农民、全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20多名农村青年创业人才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编印农村创业典型案例,激发创业热情。总结全省30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成功模式,编印出版创业教材,通过案例示范、身边典型激发农村创业创新的激情,形成了“尊重创新创业,争当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
新疆 促升级 创业助力脱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努尔买买提•吐尼亚孜
新疆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新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主食加工业指导意见、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今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876亿元,就业人员35万人,订单带动农户218万户。二是加强财税扶持力度。近年来,累计发放农产品加工财政扶持资金8亿余元,每年撬动各类资本投入500亿元以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精深加工企业减税10亿元。三是推动聚集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43个,入驻企业1000余家,吸纳返乡下乡本乡人员11万余人,形成产业融合集聚优势和产业规模效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培育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示范点和休闲产品,培育国家、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市)20个(含国家级7个),示范点183个(含国家级1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3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项,星级示范企业(园区)127家。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带动就业30余万人。
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
自2012年农业部在新疆试点项目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分管领导牵头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整合涉农资金近12亿元,累计建成各类初加工设施1.1万余座,覆盖全疆83个县(市),新增日烘干能力2.6万吨,保鲜能力24.7万吨。培训项目经营管理、销售人员和初加工技术人员10万人,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和贫困农牧民40余万人创业兴业,年收益53亿元。坚持向南疆四地州倾斜,烘干房、冷藏库补贴率高达89%和68%,制定“一县一策”方案,覆盖35个贫困县、261万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在初加工项目的拉动下,今年鲜杏、枸杞等价格每公斤普遍提升1元至2元。
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和援疆机制,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新疆农产品市场开拓战略,搭建北京、上海等六大外销平台,连续八年成功举办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上海展示会等展销洽谈会,年签约总额超过500亿元。在区外建立新疆农产品销售网点3.7万个,市场开拓对农牧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2%。倡导“互联网+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等营销新理念,借助“营销店+新疆美食+歌舞+康养”模式,展销农产品,推广民族特色文化。目前,新疆已有46%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网上销量占企业总销量的20%左右。
四川 出政策 优化创业环境
四川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祝春秀
四川省把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作为创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农村创业创新队伍不断壮大,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打造政策组合拳
一是创设扶持政策。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惠及48.5万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创业创新组织55.8万个。二是改善农村条件。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推进三轮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创建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100个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着力打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这些项目带动了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吸引了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三是营造社会氛围。利用媒体宣传鼓励支持农村创业的政策和典型经验。积极参与“十佳农民”评选活动,1名农民当选首届“全国十佳农民”,10名入选“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
构建抱团新机制
一是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省政府建立农民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农民返乡创业纳入对市州的目标考核。设立1.76亿农民返乡创业贷款风险补助资金,落实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二是构建主体带动的抱团发展机制。鼓励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6.5万个、家庭农场2.9万家。康定市返乡农民杨贵全带领29户牧民创办羊肚菌、藏香猪合作社,户均增收5500多元。云南远腾集团董事长唐果返回家乡华蓥市捐资4300万元打造林家新村、发展休闲农业,带动24户贫困户股份分红5000元。三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多元培训机制。按照“熟悉市场信息、懂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会用现代条件组织生产”的要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组织1.5万名农技员、1875个专家服务团、9095名农技专家,培训农民400多万人次,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111万人。丹棱县柑橘专家谭厚根扎根一线40余年,推动丹棱“不知火”产值达到14.85亿元。
发展特色新产业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创业增收。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行动方案,推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扶贫再贷款”等融资模式,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发展特色产业。都江堰市蔬菜质量安全联盟合作人余宏博放弃在北京的蔬菜批发生意,领办创办农业企业1家,带动农民3300户,发展标准化基地1.5万亩,占全市蔬菜规模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拓路增收。农产品初加工项目重点向返乡下乡人员倾斜,全省50%以上的加工基地由返乡农民创办。创建100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80个农业主题公园,带动1155万农民增收。三是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增收。支持各地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地方特色馆,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入驻特色馆。搭建休闲农业麦味网、中药材天地网等本土电商平台。创新市场众筹、私人定制等销售模式,前三季度全省有2.7万余名农民通过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