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农技引入枇杷园 大户尝到丰收甜头

2017-04-27

  “今年的枇杷产量比往年都要多很多,和去年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两天,李应芬和助手胥时富沉浸在枇杷丰收的喜悦当中。种了十来年的枇杷,他们第一次这么深切地感受到农业技术点石成金的魔力。

  李应芬经营的莉菁枇杷园位于重庆大足区龙水镇高坡村,顺着大邮路沿线占地200亩,有6000株枇杷树,是当地第一家大型枇杷园,知名度并不低。然而,由于技术常年不升级,管理粗放,尽管品种和口感不错,但每季的产量有限,每年带不来太大的经济效益。

胥时富为枇杷幼果套上保护袋。

  “那些年,枇杷园一直是不温不火来,也赚不到多少钱。”以为普遍就是这个行情的李应芬,很长时间里都没在枇杷园里投入多大精力,她把果园交给胥时富全权打理。胥时富按照以往的经验,维持果园现状。

  不过,去年大足区罕见的一场雪灾给了李应芬当头棒喝。受低温影响,果园遭受灭顶之灾,产量为历年最低,枇杷质量也差,李应芬第一次亏了大钱。相反,她听说大足区高升镇等地的几个枇杷园却丰收了,还卖出了好价钱,李应芬傻了眼。

  “去看了看,躲过雪灾的同行是用了大棚,而且技术、管理,比我们高级。”一场自然灾害,让李应芬醒悟:之前还以为大家种枇杷技术都那样,原来差别已经这么大了。她决定做出改变。

  李应芬带上胥时富一起去高升镇向枇杷种植行家肖贵伦取经,又邀请大足区农委技术人员到枇杷园手把手指导,将技术人员眼中的“槽点”逐一改正,从矮化枇杷树、剪枝、施肥、疏花、疏果到杀虫、套袋,全方位更新了最新的枇杷种植技术。带着实验性质,李应芬先期搭建出20亩的枇杷大棚。做完这一套功夫,枇杷园内气象为之一新。

  “搭建枇杷大棚投资是个难题,还好大足区农委给我们发放了专项补贴,真是雪中送炭。”李应芬直呼政府的农业政策好。

  众人使力,万事俱备,只待时光给出答案。今年开春以来,李应芬表面上静静地等待枇杷开花结果,心里比谁都急切。果不其然,依靠新技术的枇杷园大变样,每株枇杷的结果量大幅提升、个头增大,胥时富摘下大棚里的第一颗成熟的枇杷,口感颇佳。李应芬高兴地拍下果实累累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很快,重庆主城区的一些熟客打来电话,约好过几天组团前来园内采摘,要她给个优惠价。

  “估算了下,今年能产出8万斤枇杷,销售应该问题不大。”李应芬说,不出意外的话,果园今年稳赚了,不仅前期投资赚了回来,下一步投资的钱也有了。她打算趁热打铁,今年再搭建30亩的枇杷大棚,还要修建1200米的生产便道和采摘便道。

  “我总结了下,搞种植农业,还是得投资、技术、管理三方面结合才能产出较大的效益,不然就算种植规模再大,也不会真正有规模效益。”走过低谷的种植大户李应芬,也有了自己实打实的枇杷种植经。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