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 > 正文

重庆这位养殖户养鱼养出致富新路子

2017-05-06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在重庆梁平区礼让镇现代渔业示范园内一条条欢快的鱼儿在鱼塘里摇摆着尾巴觅着食,撒欢儿的模样甚是惹人喜欢。

  “今年这些鱼长势良好,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说话的正是今天的主人公刘弟礼,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眼睛虽不大却十分有神。只见他蹲在鱼塘边,手里拿着水质监测仪,仔细的观察着仪表上的数字,神情专注。

  回归故里嗅准商机建起百亩鱼塘

  1994年,刘弟礼带着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来到广州打工,因为踏实勤奋,刘弟礼很快就被提拔成了部门主管,事业做得风风火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在外打拼得风生水起,但是风雨沧桑中他常常思念家乡。“在外始终没有归属感。”刘弟礼说,于是2006年刘弟礼毅然选择辞职回乡,同年,二儿子降生,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留在家乡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决心。

  “虽然家乡的条件没有外面好,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敢拼,就能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刘弟礼说。

  不吃苦头不成专家,回到家乡的刘弟礼吃苦耐劳、韧劲十足,做起了手工生产豆筋的活,不仅如此他还同时养猪、种藕,将做豆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食材用来喂猪,把猪粪用来育藕,立体农业之路越走越专业,“小日子”越过越顺畅。

  2014年,礼让镇掀起了一股“养鱼热”,刘弟礼嗅到了商机,强烈的进取心让他决心改变现状。

  “礼让镇地理位置优渥,具有养鱼的优质条件,年轻人就是要不断尝试,多挑战。”刘弟礼说。

  立说立行,刘弟礼开始奔波在各大水产养殖场,从老前辈那里学习养殖经验。肯吃苦再加上爱动脑,同年,刘弟礼就和朋友一起筹资300多万元,在川西村三组、六组、七组、八组,流转土地210亩,自己动手干了起来。

  过关斩将风雨过后彩虹出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水产养殖远不是年轻的刘弟礼想的那样容易,流转土地、修建鱼塘、购进鱼苗、鱼苗饲养,每一步他都遇到了很多“拦路虎”。

  建鱼塘之初,因为路段电线布局很乱,搬电线杆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好不容易把电线杆的问题解决了,大伙儿兴致勃勃的建起了鱼塘,眼看鱼塘已经初具规模,正准备养鱼,一场大雨却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刘弟礼的希望也连同鱼塘里的水一起漏完了。原来修建鱼塘的这段路地势不平坦,并且以沙土为主,经过大雨冲击土质变得更松,承载力降低,所以就坍塌了。

  “当头一棒,很受打击,那段时间吃不下睡不着。”刘弟礼回忆着那段让他焦头烂额的日子,“但是难过归难过,问题出现了总要想办法解决呀,不能中途而废。”刘弟礼“重振旗鼓”,思考鱼塘跨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想出了对策,给鱼塘增加了铁丝网,并用水泥进行了硬化。

  “才建起鱼塘时主要喂养草鱼,是从广州购进的鱼水花。”刘弟礼一边向我们介绍着创业初期的情况,一边朝鱼塘边的鱼食投放机走去,只见他熟练的把褐色的鱼食倒入机器内,然后顺势打开了开关,原本安静的鱼塘顿时沸腾了起来,鱼塘内涌动着“黑压压”的一大片,成千上百条鱼争先恐后的抢着食料。

  “养鱼的技术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刘弟礼说。第一年,就因为草鱼体质较弱,易生病,自己又经验不足,导致喂养的草鱼得了肠炎、肝胆综合症,死了上千斤。在坚持还是放弃之际,刘弟礼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多方请教,全身心扑在自己的渔场上,终于掘得第一桶金。

  老话说“久病成医”,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刘弟礼逐渐摸索出了养鱼的窍门。通过观察鱼吃食的情况了解鱼的身体状况;鱼塘水质氨氮含量、PH值要达到多少才适宜鱼生长;怎样控制鱼塘的氧气供应……慢慢的,刘弟礼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养鱼专家。

  流水养殖科学致富走出新路子

  在刘弟礼的养殖基地,四个蓝色大流水池很是吸人眼球。记者注意到,每个流水池上、下两端均设有特殊材质制作的拦网,并且上前端均安装有推水机、下尾端设有粪便收集池。据刘弟礼介绍这是养殖基地采用的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2015年6月刘弟礼在专家的指导下修建了两个流水池,建成后,进行了鲤鱼试养殖,不但产量提高了,养殖周期也缩短了。单个流水池能产出鲤鱼0.9万公斤。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具有降低投放饵料系数、缩短养殖周期、减少鱼病发生、提高鱼的品质和降低管理成本等优点。”刘弟礼介绍。

  看到了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的前景,2016年1月份刘弟礼又开始扩大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规模,投入资金40多万元,开始修建单个流水池规格为长22米、宽5米、高2.2米的流水池,并投放黄辣丁、钳鱼、鲫鱼等品种。较之前的流水池而言,这次修建的流水池容量最大的可养殖1.8万公斤左右的鱼,亩产量为原有养殖的4倍,效益实现了更大化,截止目前,整个基地共有流水池8个。

  因为管理科学、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刘弟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如今还成立了重庆天哥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的鱼主要销往重庆、万州、达州等周边区县,年的销量达200多吨,年纯利润大50多万元。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