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遵义花茂村把村庄作景区打造、把民房作旅馆经营,基础设施和庭院整治全覆盖。去年,全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图为“风景画”一样的花茂村。 郝迎灿 胡志刚摄影报道 |
近年来,甘肃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室、体育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村民公共综合服务区,改造建设敬老院一处。 本报记者 柴秋实文(资料图片) |
黑龙江佳木斯同江市赫哲族乡村办起特色种植养殖、民族旅游等产业。2016年,两个赫哲民族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0多万元。图为八岔村赫哲人在新居前修补渔网。 柯仲甲 焦 勇摄影报道 |
福建福州军门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占地2000多平方米,服务多元、设施完善,确保老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就医。图为老人在健康体检亭测量血压。 本报记者 邵玉姿摄 |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的直接结算
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逾13亿人
22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邀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就“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招待会由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24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教育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搭建
5年来,我国教育投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学校互联网接入率由20%以上提升到90%以上;教育系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三大奖的比例稳定在2/3以上;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得到加强,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80%以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2017年有15万农民工子女报名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是5年前的36.5倍;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有记者提到中国教育在全世界已达到中等偏上水平,陈宝生说,“中国教育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
如今,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已出台,教育新体制的四梁八柱搭建了起来,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已经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过去人们是想上学,现在人们想上好学,这就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一个表现形式。”陈宝生表示,接下来会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送出一连串政策“红包”——到2020年,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幼儿园总量的80%;义务教育阶段完全消除大班额,化解好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
推动社会救助与扶贫攻坚有效衔接
7317亿元
5年来,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59%和97%,累计支出7317亿元,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黄树贤介绍了5年来民生兜底保障工程: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59%和97%,累计支出7317亿元,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自然灾害应对高效有序,国家启动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117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454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5亿人次。三是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现在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8万多家。四是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更健全。五是军人抚恤优待水平连年提升。六是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在脱贫攻坚战中,民政部门发挥了哪些作用?黄树贤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门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8+1”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了救助保障水平,近年来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7%和16%。救助保障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做到精准救助,应保尽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攻坚的有效衔接,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推动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5年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以上,创造了超过6500万就业岗位,解决了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稳妥安置了近百万职工。在脱贫攻坚战中,解决了48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困难人员的转移就业问题。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逾13亿人;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平均水平已超过2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超过120元。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持就业总体稳定,是怎么做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是最根本的因素。”尹蔚民回答,就业之稳,还得益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增速虽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为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改革释放红利,简政放权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激发市场活力,现在每天新增企业约达1.6万户。积极就业政策发挥效应,国家每年财政专项投入近千亿元。
尹蔚民表示,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会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创业带动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在回答有关“老有所养”的问题时,尹蔚民表示,这方面工作存在两个难点,即如何增加养老保险覆盖面,以及如何推动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啃“硬骨头”,顶层设计已具备,未来会分步实施——推动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进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
6500万
这5年创造了超6500万就业岗位。解决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1100万
到2016年底,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98万个,医疗卫生人员达1100多万人。十八大以来,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8人增长到2.3人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王蒙徽介绍,5年来,住房保障成就显著,近8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稳定市场。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趋于稳定。”同时,住建部正在进行12个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支持北京、上海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并抓紧研究制定房地产长效机制、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
从宏观来看,我国城市规划改革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更加生态宜居。王蒙徽介绍,5年来,新增城市绿地45.8万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高了38.9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5%。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已建成廊体1600多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8000万
5年来,近8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公租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1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
下一步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个人卫生支出比重20年来最低
李斌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的直接结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是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到14类,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血液安全供应水平进入国际前列,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
当被问及“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矛盾”,李斌说,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服务优势资源对困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对贫困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在当地免费培养医学人才。此外,会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补上儿科、妇产科、麻醉科人才的短板。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好处?李斌告诉记者,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在持续增强,2016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98万个,医疗卫生人员达到1100多万人,全国诊疗量达79亿人次;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基本医保参保率一直在95%以上,报销比例进一步提升;便民惠民措施持续推出,86%的医院实行同级医院的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李斌表示,医疗服务改善了,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解决。未来,将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卫生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