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陕西省把解决“素质贫困”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原动力,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促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开展扶贫扶志“六大行动”:“党建引领”提升行动、“教育引导”树德行动、“村规民约”自治行动、“文明模范”创建行动、“公益救助”暖心行动、“司法保障”护航行动。
2015年以来,陕西先后为68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14个“升级晋档”差类村和1609个软弱涣散后进村派驻第一书记,组织开展了“家风家训进万家”“讲述家教故事”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明确违约责任和处罚方式,形成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
“道德评议”激发脱贫志气
金寨镇寨河社区位于安康市旬阳县县城南部3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一年前,贫困户吉元兵动手打母亲,社区“村民道德评议委员会”专门针对他开展了一次专题评议。在道德评议会上,社区“村民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说:“虐待老人,不孝敬老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这种打人的行为是要进看守所的。”
这场道德评议会之后,吉元兵思想有了变化,镇村为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又专门安排烤烟大户帮助他发展产业。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吉元兵种了24亩烤烟、十几亩玉米,还喂了4头猪,养了5头牛,努力脱贫奔小康。
针对脱贫攻坚中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脱贫志气不足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安康市将“村规民约”自治行动和“文明模范”创建行动相结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拉开了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序幕。
截至目前,安康市共组建道德评议委员会1200个,开展道德评议4260场次,树立正面典型6290例,培育后进2528例,帮教转化2100例。目前,全市1200多个村(社区)修订了村规民约,为群众生产生活立下了规矩。
“八颗星”树立脱贫榜样
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道东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该村有32户共87人被确定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去年4月,陕西省委宣传部在帮扶道东村工作中,针对有的贫困户信心不足的现状,设立了以“党旗领航奔小康八星励志促脱贫”为主题的脱贫励志光荣榜,通过评选活动,鼓励贫困户树立信心和志气。
道东村按照诚实守信品行好、摆脱现状愿望强、精神面貌变化大、不等不靠动力足、勤劳致富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范带动成效佳、热爱集体觉悟高等8个方面,设立励志脱贫光荣榜,通过评选不同星目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教、转化。
贫困户李战文是名退伍军人,第一次评星时落选了。当得知同一村小组、有智力障碍的刘增侠都获得一星的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主动向村级互助资金协会贷款1万元发展中华蜂养殖,经过精心照料,首批12箱蜂产出了高品质的蜂蜜。第二次评选时,李战文一举获得“摆脱现状愿望强”和“示范带动成效佳”两颗星。
“每一颗星星代表了咱们对扶贫思想转变、精神转变的期待,当他在某一方面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就有针对性地从这一方面着重引导他,待他做好了,我们就肯定他、鼓励他。”省委宣传部驻道东村工作队队长韩亮说。
“脱贫攻坚贵在精神,精准扶贫难在扶志。”据韩亮介绍,自评星活动开展以来,道东村贫困户出去找活干的人多了,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向帮扶干部问点子要法子的人多了,张口讨资助伸手要救济的人少了。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8700元,通过一年的帮扶,2017年该村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80元。
“红黑榜”量化脱贫荣辱
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镇紫石崖村贫困户马永兴因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着种几亩玉米和高粱了事,在“扶志点评”党日活动中被写进“黑榜”。相比之下,本村贫困户张天林尽管身体残疾,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养殖40多箱中蜂,因为发展较好,直接上了“红榜”。
“多喂点鸡、羊,超过人家的产业,能上‘红榜’多好。”马永兴看到自己上了“黑榜”后,激发了上进的想法。“红黑榜”制度,把有信心、有劲头、主动性强且成效明显的贫困户列入“红榜”,相反则列入“黑榜”。主题党日活动中,各党支部把“懒”与“勤”放在一起横向对比,让“红榜”的人有劲头,让“黑榜”的人脸红。
“通过扶志点评,让老百姓真正能够正视自己的差距,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下定决心、树立信心,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麟游县委书记孙敬虎说。
目前,陕西省在2.49万个村设立了不同类目的“红黑榜”,形成了见贤思齐、自我矫正、勤劳致富的好风气。一年来,陕西省累计开办道德讲堂3.2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81.2万人。各地设立诚信奖励基金1904.3万元,评选诚信村民6.65万场次,创建文明家庭11.65万个。纠正恶意分户、把负担甩给政府等问题2770例,转变懒汉1967人,扶志“六大行动”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