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品牌合作联社,浦东新区的生飞大米、庭娆大米成为全区众多大米品牌中的佼佼者。然而,对其可与日本大米媲美的内外品质而言,“身价”还有提升空间。有家庭农场主希望浦东推出一个包含各类农产品的公用品牌,让浦东大米品牌叫得更响。
“去法国、俄罗斯参加食品展,就是想把马兰头卖到国外去。有了品牌,这事就不是异想天开。”坐在庭娆家庭农场宽敞整洁的办公室里,上海浦东新区一号家庭农场主乔占自信地说。
乔占2012年辞去建筑公司高薪岗位,回到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做职业农民。短短几年,乔占家庭农场的马兰头规模从100多亩扩大到了300多亩,在他的带领下,余姚村形成了5000多亩的马兰头种植规模,占了沪浙80%以上的市场。
这一切,归功于乔占的品牌意识。农场第一时间加入了浦东新区4个品牌合作联社,并稳步向消费者传播他自创的庭娆品牌。
好大米源自优质种
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是浦东新区都市农业的定位和目标,而对于绝大多数浦东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利用科技可以种出好大米,并能卖上好价钱,就是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
“去年生飞大米卖出了10万多斤,农场经营额超过了100万元,当年我转行时想到了市场需要好大米,却没想到好大米的市场空间这么大。”黄生飞说起卖大米,笑逐颜开。
2015年,黄生飞流转了106亩稻田,组建了宣桥镇季桥村第一个家庭农场,主业是种水稻,今年,水稻规模将达到450亩。
按照黄生飞的经验总结,用3年时间做到年销售10万斤大米,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是选用了上海本地的优质水稻品种,二是坚持用有机肥的绿色生产模式,三是把自己的头像做进LOGO。“靠着口口相传,生飞大米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饭桌上了。”黄生飞说。
仔细看,相比市场上那些精致的大米包装,“生飞”牌大米包装显得简单朴实,但是,市场用销量证明了生飞大米品牌的效果。
和生飞大米选用上海本地松早香等优质品种不同,庭娆大米品种选用了“南粳46”。相同的是,采用绿色种植模式,确保品质、口感满足品质消费市场。据了解,上海水稻收购价是1.4元/斤,而生飞和庭娆大米零售均价在8元/斤左右,卖稻谷和卖大米的差距由此可见。
浦东大米多而杂
“因为卖稻谷和卖大米的价格差,大米市场竞争很厉害,没有品牌意识或品牌创建能力,大多数家庭农场只好以高产为目标,蛮可惜的。”乔占说。
上海淼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进军与乔占持有同样看法。该合作社位于浦东新区泥城镇公平村,成立于2010年,拥有235亩地,常年种植水稻150亩,是上海市级示范社。
“今年3.5万斤大米全卖光了,是50亩左右的产量。其余的稻谷按照收购价送进了粮库。”赵进军说。
淼洋大米也卖出了8元/斤的均价,只是赵进军不敢扩大大米销量。家庭农场卖大米主要通过口口相传或者微商渠道销售。如果要扩大销量,先要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品牌销售渠道,包装、运输等方面也得加强,对规模不大的家庭农场来说,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了解,2012年,浦东新区在上海最早尝试品牌合作联社,以此振兴浦东区域农业品牌,如今形成了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等4个品牌合作联社,四大品牌取得了公认的效果。
然而,浦东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还满足不了家庭农场主们的发展愿望。浦东大米品牌太杂,品种也太多。
“如果由政府出面,推出像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这样的大米品牌,或者像有的地方那样推出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那就好了,价格放在那里,种水稻的哪个不想卖大米?”赵进军说。
据了解,浦东新区水稻种植面积近17万亩,毫无疑问是产业振兴重点,更是浦东农业需要突破的品类。
期待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
无论是品种、品质还是口感,以香软为特色的上海大米可跟日本大米媲美。遗憾的是,市场上浦东大米的价格却很少超过10元/斤的,像庭娆、生飞、淼洋这些品牌,均价也只能维持在8元/斤左右,浦东大米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黄生飞的苦恼也许具有代表性。“我最大的愿望是延伸产品,用好大米做好酒,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生飞家庭农场的文化内涵,有了文化,农场才会源源不断生出附加值。”来自浙江绍兴的黄生飞自小受到绍兴酒文化的熏陶,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生飞家庭农场,如果形成米酒系列产品,无疑是打开了农场发展的新通道。
只是,“卖酒”不是卖大米,申请生产经营资质这一项,也许就是家庭农场迈不过去的坎。
“真希望浦东有一个包含各类农产品的公用品牌,只要符合产品标准,家庭农场都可以贴牌生产。”黄生飞建议。
对此,浦东新区农委综合处处长程晓龙表示,基于浦东农业的规划,政府目前重点服务于营销渠道的开拓,为那些有品牌的新型职业农民们对接品牌销售渠道,以此来扶植企业品牌,推动种植环节的精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