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它位于北纬45度,黄金水稻带;洁净的霍林河从它的腹地流过,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积累;此处暗棕壤分布广,有机质含量达4.5%以上,粮食作物在雨季的长势也特别旺。
这是劳动者的创造:从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到农耕的时间不到100年,他们就要依托数字技术在“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上种植优质水稻。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
在草原上把水稻产业做大做强,行得通吗?
阿里巴巴淘乡甜数字农场落地于此现身说法: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提升“兴安盟大米”品牌;推动“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农场,向“亩产一千美金”的计划发起冲击。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这枚现代农业的种子,慢慢根植、生长、绽放于大兴安岭南麓。
今年4月,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中宣部对口帮扶对象的科右中旗,在阿里的先进技术和模式的助力下,实现脱贫摘帽。
“全链路数字化”“数字农场”……这些称谓,满满的科技感。仲夏,记者怀着好奇心,踏访这片神奇的土地,去一探究竟。
试水全渠道销售体系
这个时节的科右中旗,风呼呼地吹着,有些凉。当地有句玩笑话,科右中旗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以此来形容这里的风力资源丰富。
“经常有风好,农作物发生病害的概率会很低。”一位随行干部提到。
在一路说笑声中,我们来到杜尔基镇双金嘎查小忙哈艾里的王梅花家中,房子是新建的,宽敞明亮。
刚开始她很拘谨,当问到水稻收成时,来了劲:“他们(阿里巴巴)来了之后,大米好卖了,价格也比以前高,每斤比原来多卖两毛钱。”
据村主任韩玉亭介绍,双金嘎查有稻田1万亩,亩产1200斤左右,每斤大米多卖0.2元,就能为全嘎查的百姓增收240万元。
为什么能够每斤多卖两毛钱?一位中共中央宣传部驻科右中旗挂职扶贫干部揭晓了答案:“中宣部非常重视咱们的定点扶贫工作,去年主要领导还专门到此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当地特色决定引进电商扶贫的项目,于是邀请阿里巴巴帮助农产品的销售。”
去年9月,阿里巴巴大农业团队与科右中旗政府及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包销4万亩优质水稻,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兴安盟大米”。
阿里巴巴行动迅速,不到5个月,相继策划了新米节,调动了“天猫双11”购物节米面粮油类目主会场资源,开展了脱贫攻坚公益直播活动。“兴安盟大米”在淘宝上成为内蒙古大米品牌中的第一名。
在此期间,当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与阿里巴巴助农团队积极对接,密切配合,终于把“兴安盟大米”从籍籍无名变成较有影响力的地标大米品牌。
2018年,“兴安盟大米”入驻阿里巴巴淘乡甜官方旗舰店、天猫超市、天猫优品等渠道,销售水稻1800万斤,收入2700万元,销售稻米160万斤,收入480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净利润达2200万元,比往年增长了10%的利润。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背后蕴含的实践经验和尚待挖掘的潜力开始凸显。试水成功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充分证明了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可以使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推广出去,并通过打造品牌提升其附加值。
如今,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型超市货架上,有了“兴安盟大米”的身影;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上,飘起了“兴安盟大米“的香气。
进军的号角才刚刚吹响。销售,属于产业链的后端,下一步,这支脱贫攻坚的联合队伍的目标是——“产-供-销”全线升级。
“产-供-销”全线升级
走近稻田,与几位插秧机旁的农民攀谈。
“以前人工插秧1天不到1亩,现在用插秧机一天可以插1垧(15市亩),更齐整,耗油费不到70块钱。”
“家里3垧地,一个人就可以收拾好,其他人出去打工。”
水田里的不同位置,有高低不等的桩柱,顶端安装了叫不出名字的电子设备。无人机在空中嗡嗡地飞着。
这就是数字农场?里面的“玄机”到底在哪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阿里巴巴大农业发展部高级运营专家章新光给记者详细讲解:
“我们的数字农场,要推动‘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即从生产到销售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有8个环节:耕-种-管-收-仓-工-贸-运。”
“耕。运用卫星、无人机、遥感技术收集风力、水温、微光环境等信息,给农户、企业和政府提供参考。今年7月,基地农户的手机上就能查看这些信息。”
“种。分析消费人群偏好什么类型的米,再结合当地气候,告诉农户选品种。目前,基地从种国家储备粮(2.0元/斤左右)升级为种高端精品粮(4.9元/斤)。”
“管。记录工作人员的日常作业,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自动化灌溉;合理施肥;无人机检测病虫害详情、打农药(一亩地仅需5-10分钟,精确到厘米,成本8-10元钱)。”
“收。绑定产区等信息,收购时定级定标。原粮收购溢价5%-10%,直接惠农,让谷贱伤农、奸商压价的环节不再重演。”
“仓。即存储,阿里大数据监管加工流程,一品一码,每一包米都进数据库。”
“一会我们去参观生产加工线,了解加工程序。”
在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金利告诉记者,阿里巴巴不仅提供商业模式上的指导,还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公司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每一包米下生产线的时间,精准到秒,精准到操作人员,精准到哪个仓库,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一清二楚。
“人们吃上安全米,口碑就打出来了,销路好,农户增收明显。今年脱贫摘帽的就有100多户,其中有66户受益特别大。”薛金利说。
走近看,饱满的稻谷在传送带上轻微跳动着,经过碾米机,色选机,抛光机等机器,最后倒入包装,封口。
“从稻谷变大米进入包装,十几道工序,要走1公里。”公司副总经理付雅玲笑着说。
贸和运,即销售和物流,销售依循前面提到的全渠道。今年加大了物流力量,年底,消费者下单后,3天左右可以到手里。
把握耕种时机,升级品种品质,精细化的管理和收购,精确溯源的存储和加工,健全的销售体系,这“一条龙服务”,颠覆了传统的“靠天吃饭”“跟着感觉走”的种植模式。
“整个数字农业总结起来就四个字,降本增效,核心目标也是这四个字,降本增效。”章新光强调。
希望的田野与直接的挑战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农业,既能增收又能服务全国?这样的发问不仅仅针对科右中旗。
阿里巴巴淘乡甜数字农场的入驻,加快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农产品推广到了全国。“这是我们农牧民增收最大的一个收获。”科右中旗工信局党组书记包哈斯说。
“日本的一些大米一斤能卖100多元,咱们数字农场的技术结合这里的生态环境,种出来的高端大米不比他们差。”科右中旗工信局副局长卜延春表示,脱贫摘帽了,要努力巩固成果,数字农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中央政策的加持让这一片田野充满希望。
挑战也是直接的。如何在大米品种繁多、体量庞大的农业大国“以小搏大”?
经过各方的研讨,科右中旗确定了五大战略步骤:先打市场覆盖率,再建设品牌,第三是改变品质,第四提升品质,最后溢价。前两步取得开门红,后面三步就要看具体的实施情况了。
据了解,以前销路不好,为了保险,农户多数种国储圆粒稻,变现快。但又想增加收入,会种一些卖价高的长粒稻。因此,品种五花八门,没有竞争力。
“今年,镇党委、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后,统一了4个有竞争力的品种。”杜尔基镇党委书记金德晓说。
“从耕种一直到上餐桌,全过程追溯的数据,都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种追溯体系能从根源上解决品质问题。”科右中旗工信局副局长卜延春信心满满地表示。
然而,我们也了解到,该地区农户的土地每家几乎都有三四十亩,他们中相当部分人并不愿意流转土地,目前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因势利导很关键。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旗下的几个合作社采取半托管式的管理方法,土地不流转,但是耕种、施肥、加工等都用同一套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在薛金利看来,“农户认真干,就是在为自己干,以后品牌更响了,会转变观念的。”
“一直以来,我们希望以‘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品牌’的方式运营,这样,扶贫产业才能够沉淀下来,才真正有未来。”章新光表示。
杜尔基镇毛杜嘎查塔拉艾里村民白额尔敦巴特尔,想做自己的品牌,但是加工、销售等环节有盲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阿里巴巴都愿意对其提供帮助。
“目前4万亩稻田,投入近200万,但这些设备可以用很多年,带来的效益是很可观的。”章新光说。
把各方聚合在一起并激发其能量,这不仅需要智慧和气量,还需要耐心。
一些思考
“所有的扶贫项目必须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阿里巴巴的这种基调,会和政府以及其他企业理解上有不同,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磨合和互相理解支持,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目前,阿里巴巴帮助政府和企业整合数字农业相应的技术、设备等软硬件资源,政府承担了整套数字农场建设中第三方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农户负责将前期投入、中期田管、后期包装的各个环节按照标准做到实处。三者的良好互动与配合,构成科尔沁草原上的“种稻之道”。
阿里巴巴除了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整合资源外,农场的数字农业软件、系统应用、服务商的引入等费用,由阿里巴巴给予承担。常态化的市场下这个费用是由政府和农民承担的。
后期常态化的农场数字化管理、无人机飞防及其他的设备和一些消耗类必要的投入,应由企业回归到正常的市场采购。
如果数字农场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何让农民不掉队?
技术培训是必要的,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恐怕也不会少。鼓励相关人才返乡创业,逻辑上很合理,但这个系统性大工程,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还有,怎样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投资,来缓解财政上的压力?这是另外一个复杂艰深的问题。
总之,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在霍林河两岸的这片沃土上,有一群“拓荒者”正在热火朝天地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