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探索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之路

网络收集2019-08-01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表示,农业是人类食品来源的重要产业,但农业总规模与增加值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与第二三产业相比是弱势产业。农产品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殊商品,生产周期长,受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产品、品质、成本难以稳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经验,探索农业品流通现代化发展之路。

政府主动投资,依法监管

鉴于农产品在民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中,政府主动参与投资、依法监管、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张志刚表示,日本、韩国都是小生产大消费的国家,人口密度大。日本中央批发市场及韩国公营批发市场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投资,各级政府对各级市场依法监管,对入场批发商、零售商资格审查。批发市场是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发挥着价格形成、生产调节、减少成本的作用。日韩农批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大多采用拍卖、投标等方式,保证交易公正、公开和价格透明。市场的功能全,效率高,但流通环节多,成本高。

他介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农业生产者规模较大,零售连锁经营网络覆盖广,直销体系发达,农产品均以产地直销为主。各级议会自主决定批发市场建设,政府及出资人依法监管,这些国家的农批市场有以下特点:产地市场集中,销地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服务机构多,功能齐全,现货与期货市场并举,交易以对手交易为主。

“西欧模式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其他流通渠道并行发展,法国、英国、德国和荷兰是典型代表,批发市场大部分农产品经由率高于其他渠道。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坚持公益性原则。”张志刚说,西欧农产品流通呈现以下特点: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食品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方面普遍执行欧盟统一标准,政府是批发市场的投资者和监管者,执行中各国有所差别。

维护农民利益是共同目标

从全世界来看,扶助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居民食品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施政目标和共同选择。

张志刚表示,发达国家都有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体系。例如,美国农业人口占比虽然只有1%左右,但为农业服务的人员却占全社会的大约14%。多国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农业支持政策,美国农业出口有国内支持政策、欧盟有出口补贴、日本有进口关税壁垒、国内高价助农及苛刻的安全卫生标准保护等。通过国际批发市场可以发现,农产品的社会公益性及商品属性,客观上要求其在市场供应与价格上有更大的稳定性。因此,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要发挥作用。

然而,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很多“短板”,需要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与“最初一公里”相比,前者已有所改善,但后者的解决难度更大。

张志刚表示,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流通主体实力弱,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冷链运输比例小,产销直供的供应链体系水平不高。此外,流通交易方式落后,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在农村起步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各级政府与从事农产品现代化流通工作的企业与组织应该共同努力,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和深化改革,增加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探索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道路。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