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猪价接连上涨创新高,从起初的养猪端,逐渐影响到消费大众,猪肉可关系到国家的菜篮子,面对如此价格,相关单位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猪价的疯狂上涨,归根皆底是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缺猪导致的,而导致缺猪的两大原因就是:禁养和非瘟。
之前,受多地的环保高压,一些超过法律之外的拆迁禁养屡见不鲜,部分区域更为严重,一刀切,为本县无一头猪而感到光荣,现在恐怕要笑到出血吧,而非瘟从去年八月份以来到现在,还没有确实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能防治,对整个养猪业影响巨大。
非瘟所到之处,全军覆没,方圆三公里全部捕杀处理,造成养猪人谈非色变,养猪人直言,现在养猪犹如扫雷,从而导致老手主动缩减产能,更不敢扩大规模,新手不敢养,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屡创新低就是最直接的表证。
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产销国,每年产销猪肉5500万吨猪肉,占全球产销量的50%,之前基本自给自足,近年来每年进口猪肉都只有100多万吨,如果今年按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虽然确切的影响仍有待确定,但非洲猪瘟可能导致中国生猪库存下降近20%。
而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5404万吨,以产能下降20%保守估算,则2019年猪肉缺口为1081万吨,若产能持续下滑超50%,缺口则上升至2702万吨,而1000万吨猪肉,至少相当于1亿头猪的大缺口。而这个大缺口在全球都是找不到供给可以填补的,因为整个欧洲一年才产2000多万吨猪肉,美国一年产量也就1000万吨出头,想想后面是多么可怕。
即便2019年的缺口还不明显,2020年的缺猪情况肯定会更严重。若母猪被大量淘汰,后期即使想复产也可能没有多少母猪可供使用。一般来说,规模场扩产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释放产能,除去开工建设的两年时间,从祖代怀孕,到肉猪育成出栏,也需要21个月。
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得不采取自力更生的路线,所以,现在各地都在纷纷支招、鼓励养猪,以确保国内猪肉菜篮子的生猪供给稳定,从而保障广大消费者能正常吃到肉。
由于国内区域广阔,各省市政策不一,但大体可以参考以下相关支持政策,具体以本区域实际政策为准,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复养扩养,赚取相应利润的前提下,也为国家及人民的菜篮子出份力。
1、贷款门槛降低。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尽量简化担保贷款程序,缩短办理时间,保证贷款尽快到位。并且,鼓励将猪舍等地上附着物、生猪等作为反担保措施。
2、续贷更便捷。对在保担保贷款到期的养殖场户实施展期担保,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行无还本续贷。养户都有风险意识,贷款到期,能否顺利续贷,关系到养户是否能下定决心扩大养猪规模。
3、贷款还有奖补。对单户养殖场提供的担保余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对于200~1000万元(含)之间的担保项目,可纳入“双控”考核范围,并可按规定享受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政策。
4、补贴及用地优先申批。对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贴息范围重点是用于相关企业购买饲料和购买母猪、仔猪等方面的生产流动资金,贴息资金从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的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中统筹安排。
地方财政还可通过自有财力等其他渠道安排贴息资金,但贴息比例总和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这个贴息支持,能进一步减轻养猪企业的负担,在行业调整升级的转型期,不少猪企现金流并不充裕,贷款加贴息,能让一些艰难的猪企更好地走出当前困境。
另外,近期国家一直在出台各种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农村散户也在扶持对象。包括国务院出台的五项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江苏省下发2.61亿扶持资金、恢复生猪生产;浙江养殖用地优先批,引种每头500元补贴;广西将适时启动生猪价格调控预案;四川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广东出台措施加快推进生猪复产扩大产能,并给各地市下达了最少出栏任务,鼓励林下养殖,部分禁区猪场“拆一补一”等等。
总之,目前在各地鼓励养猪的政策下,养猪再次迎来利好,这一次各方面的政策鼓励,会进一步加强养猪企业,尤其是规模猪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助于行业升级转型,此外,各个地区还有其他不同的补贴政策,抓住机遇,享受政策,养猪人此时增加补栏无疑是较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