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农业农村部表示:“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

网络收集2019-09-04

对于当前的生猪生产和供应形势,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轮猪价上涨,是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结果。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春节前生猪价格仍将高位运行,预计明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受到各方关注。当前,生猪生产和供应形势如何?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怎样?养殖场户面临哪些困难?将采取哪些措施稳定生猪生产?针对以上热点问题,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春节前猪价仍将高位运行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情况判断,今年猪肉产量可能会出现明显减产,市场供需存在一定缺口,春节前生猪价格仍将高位运行,预计明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从肉类总体供应看,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进口增加、猪肉消费下降等因素,今年肉类供应是有保障的,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

该负责人解释,之所以说供应有保障,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猪肉替代品生产增势明显。据监测,上半年鸡肉产量增长13.5%,水禽增加更快,牛羊肉生产周期长,但也有所增加;二是猪肉进口增加。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增长26.4%,预计后期猪肉进口还有增加余地;三是猪肉消费需求下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猪肉消费也受到了抑制。据监测,1月至6月,集贸市场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12%。虽然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但猪肉价格上涨也会对消费产生进一步抑制,预计全年猪肉需求量减少约10%。

除以上因素外,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还表示,部分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量较高,进口鲜冷冻猪肉快速增长,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都有利于促进中秋、国庆期间猪肉市场均衡供应,消费者不必担心“买不到肉”。

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明显

自去年8月份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有力推进非洲猪瘟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已及时处置非洲猪瘟疫情153起,扑杀生猪119万头。今年以来,疫情发生势头明显减缓,除4月份外,其他月度新发疫情均保持在个位数。除云南、四川、湖北外,目前全国其他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后,防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全面禁止直接使用餐厨废弃物喂猪,实行生猪运输车辆备案,严格进行车辆清洗消毒,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驻场官方兽医制度。各地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中南区试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探索出了分区防控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加强,生猪养殖、贩运、屠宰等防疫主体生物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防控责任有效落实,清洗消毒、隔离检疫等防控措施和手段不断加强。防控技术支撑也不断加强。强化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目前已筛选出两批34种快速检测试剂,疫苗研发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双重因素助推猪价上涨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分析,猪价上涨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较多所致。按照生猪生产规律,母猪从怀孕到产仔需近4个月,仔猪出生到育肥猪出栏约需6个月。去年10月份开始的生猪基础产能大幅下降,导致从今年六七月份开始,生猪市场供应明显减少,价格加快上涨。7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环比减9.4%,同比降32.2%,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730.34万头,环比减1.6%,同比降11.3%。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防疫有关成本的增加也助推了猪价上涨。

综合历史数据,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具有较为明显周期性特征,猪价从低点上涨至高位,再回落至低点,一般需要三五年时间。本轮生猪价格于2018年5月份跌至周期低点后,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之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猪价短暂调整后持续较快上涨。“应该说,这轮猪价上涨,是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总体符合市场供求规律。”上述负责人表示。

养猪场户面临较大困难

“此前,生猪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这表现在“不敢养”“不让养”“没地养”“没钱养”。

养猪场户普遍信心不足,“不敢养”。非洲猪瘟病毒致死率高,养猪场户普遍缺乏对这种新传入病种的防控经验,恐慌情绪较重。尽管近期生猪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养殖场户补栏意愿仍较差。据农业农村部7月26日至31日对400个县11191户养猪场户开展的问卷调查,仅有32.3%的场户年底前有意扩大规模。

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养猪积极性不高,禁养限养“不让养”。有的地方对新建养殖场用地基本不批、只拆不建,有的地方在养殖环保工作中“以禁代治”、对养猪场“一拆了之”,有的地方为降低非洲猪瘟疫情风险,鼓励清栏空栏,禁止复养补栏。

发展规模养殖困难,“没地养”。大多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没有纳入畜禽养殖用地,养殖用地往往作为临时用地,很难取得合法手续。随着环保、疫病防控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清洗消毒设施等面临无地可建的困境。

前期养殖亏损,“没钱养”。部分养猪场户由于前期猪价过低,加上疫区猪群不能正常周转,经济损失严重,资金上出现极大困难,短时间内很难补栏复养。

生猪生产正加快恢复

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不敢养”“不让养”“没地养”“没钱养”的症结正在被打破。

眼下,农业部门正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一系列举措接连出台。稳定基础产能,支持养殖场户补栏增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优化种猪跨省调运检疫程序。抓好非洲猪瘟防控,落实好现行有效防控措施,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行为,及时兑现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资金。尽快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规模养殖场临时性生产补助、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养殖场户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实到位。

同时,农业部门还加强生猪生产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研判和预警,引导生产,稳定预期。积极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和流通三大体系,加快实现“运猪”向“运肉”转变。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尽快纠正超出法律规定的禁养限养和用地问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的一大基础是养殖规模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农业部门把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叫做规模猪场,规模化比重指这些猪场年出栏的生猪头数占全国总出栏量的比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生猪养殖规模比重为49.1%,较2003年提高了38.5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场户约有2600万户,但主要以小散户为主。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约18.7万户,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户约4000户。

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政策引导和生产扶持,预计明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