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一"米"惊人——江西宜春做大做强优质米产业纪实

2019-10-30

  小小一粒米,价值有多大?答案可以说有许多种。在江西省宜春市,一“米”惊人,一粒米做成了年销售额143.6亿元的大产业。

  近年来,宜春市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突出的位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和优质米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稳”,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宜春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深圳、武汉等全国30多个城市,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列同行业前茅,引人注目。

  好山好水好土长“好米”

  “七山半水两分田”,宜春市地处九岭山脉余脉,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4.46%,土壤肥沃,汩汩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汇聚成纵贯全市的秀江河。

  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风貌,使宜春市成为江西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素以“贡米产地”“全国优质米之乡”而闻名。

  宜春市的优质米产业,除得益于一方好水土,还得益于悠久的稻作文化和优良的水稻品种。早在明代《天工开物》这部著作中,宋应星就详细记录了以宜春为代表的南方水稻种植技艺,得出“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反映的正是当时宜春水稻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优良的稻米品质。

  如今,宜春市更是依托江西省农科院和粮科所、(无锡)布勒公司等科研机构,积极创新,先后研发出“天工香米”“天工一号”“宜春高山软粘”等宜春特色大米良种。

  “优质米产业,是宜春农业的主导优势产业,也是富民产业。”中共宜春市委常委、宜春市政府副市长蔡清平说。2019年,全市签订优质稻订单面积209.8万亩,实行优质优价收购,优质稻加价20%以上,特优稻加价30%以上,有机稻加价100%,带动近25万户农户增收。

  一套质量监控体系产“好米”

  “从大米的种植、加工到销售,我们都有一套完善的技术规范和严格的地方标准。”蔡清平说,“宜春大米”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在政府的推动下,宜春市建立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粮食产业化模式,先后培育新型农业合作社3678家、家庭农场2143家、粮食种植大户5436户。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8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超328亿公斤。目前,全市粮食加工规模较大企业52家,年产大米256万吨,年销售额143.6亿元。同时,该市还对“宜春大米”联盟企业9条加工生产线提升改造,采用先进的充氮保鲜技术,利用现有标准仓库改造建设2万吨充氮低温粮仓,实现优质稻分类低温存储。另外,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建立3座现代化粮食质检中心,购买重金属检测仪,努力从源头堵住受污染粮食。

  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米”的出世,宜春市还引进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系统和显示大屏,对大米的生产、销售进行全程监控和展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智能管控。

  层层把关,保住品质。在历年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中,“宜春大米”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国家绿色、有机大米标准。

  抓品质树品牌卖“好米”

  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主体。

  宜春是我国南方稻区第一个获得A-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的市,素以“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闻名。宜春天工米业有限公司是该市龙头企业,是集粮食基地建设、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国有粮食加工企业,被评为“全国大米加工示范企业”“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全国大米行业加工企业50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月18日,宜春大米品牌建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该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布勒(无锡)商业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相关知名企业积极行动,分别与宜春天工米业有限公司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机械设备引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可追溯系统建立等方面开展合作。签约现场,天工米业有限公司与宜春当地16家粮食加工企业和29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签订联盟协议,组建“宜春大米核心企业联盟”,并为联盟企业授牌,抱团开拓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北、浙江、贵州、福建等地市场。

  “‘好米’也怕巷子深。”天工米业董事长程峰说,这几年,“宜春大米”主动“走出去”,参加国家级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宜春大米“天工”系列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国际粮油产品交易会“大米类”金奖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在国内比出了名气。

  2018年6月,宜春市成功获批江西省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同时明确宜春市人民政府作为“宜春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持有者,对“宜春大米”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标准”,“宜春大米”的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2019年,“宜春大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先后接到大量订单,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未来,宜春计划通过3年时间,把“宜春大米”培育成全国知名、销售额超500亿元、加工能力超500万吨、基地规模超600万亩的区域公用品牌。(周常青)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