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援引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指出,亚洲地区未来10年还将需要再投资8000亿美元生产更多粮食,以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而这部分投资中约有一半资金流向中国市场。换句话说,未来10年中国粮食领域的整体投资规模可能将达到4000亿美元(约2.8万亿元人民币)。
报告称,未来10年亚洲农业食品业有8000亿美元的投资缺口需要得到填补,而技术和创新将尤为关键。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的研究人员表示,亚洲农业食品业最大的机遇很可能在中国,因为中国目前正通过使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来发展农业,而这必将推动这一行业内的创新和投资。
这一预测显然也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显着成效。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同比增长39.4%,实际利用外资7.1亿美元。农业对外投资大幅度拓展,截止到2018年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89.8亿美元,境外企业超过850家。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我国不断放宽外资领域准入限制,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开放的形式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引进来,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但实际上,我国推动农业发展的脚步绝不仅仅只限于对外开放。
11月25日,我国印发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其中定出目标:在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来稳定1万亿粮食的产能,而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证有量能进一步提高。有专家指出,1万亿斤的粮食产能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80%,加之今年我国还安排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这彰显了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决心。
据了解,2018年我国进口稻米达307.66万吨,每年还需按粮食消费量的5%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而有专家预估2030年中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万亿斤,仍存需求压力;此外,我国农业发展的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2015年时中国耕地面积仅为20.25亿亩,而世界最强的农业国——美国,其耕地面积为23.19亿亩,如果按照国土面积比例计算,中国在人均耕地面积上处于落后境地。因此,建成高标准农田、稳定粮食产能、减少对外进口依赖度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显然十分必要。
中国正在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其实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据媒体日前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再创新高,合计均亩产1365公斤,这也意味着中国耕地产能的开发上升了一个台阶。不仅如此,我国还将技术传到了其他国家。
11月初的消息指出,越南的中国水稻“示范方”产量已增加一倍多。据悉,近几年来,随着越南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与工业争抢劳动力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外,越南的水稻栽培技术比较落后,其平均产量只有中国的50%左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以及粮食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机专家、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科研团队就将中国推广的优质粮种、先进装备农艺技术和种植模式输送至越南,通过建立水稻高产高效种植“示范方”,用水稻精准直播精确高产栽培技术替代越南的育苗移栽技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最终达到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带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目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过去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将得到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