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把守好土地和粮食的“安全门”

网络收集2020-02-18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少仁人志士,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但都归于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抓住了“土地和粮食”这一根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强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规范完备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与机制,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安全,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使农产品产量受制,粮食品质不高。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而且,我国耕地面积分布极不平衡,62%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不足的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水资源充足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8%。耕地面积的缩减再加上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农业生产环境不佳,农业产量受到消极影响。 

二是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费量大幅增加。随着全球工业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加之人口数量大,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同时我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三是农业配套技术不到位,加上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农业配套技术不到位,粗放耕作,掠夺经营的增长方式仍然存在,导致农业产量低、综合效益不显著。 

四是农业科技素质低,进口依赖度提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沿袭着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形成的传统、分散的生产模式,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也因此造成粮食生产科技附加值较低。加上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务工经商,在家务农者多为老叟和妇女,导致土地抛荒,粗放耕作,广种薄收。 

基于此,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迫在眉睫,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 

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基本。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那就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 

要先分认识粮食安全是国家和政治安全的保障。农业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政治安稳状况。一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的生产、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风云有变,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条件。只有在解决好人民穿衣吃饭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粮食安全就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必要条件。 

要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耕地面积的保障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始终把耕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保证现在人均约1.3亩耕地。同时,要采取措施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的蚕食,限制现有土地性质的转换,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制度,确保农业用地的用途不随意变更。 

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谈不上现代化的农业。因此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以点带面,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粮食的增产增收。 

要完善农业保险与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农业属于特殊产业,因为农业与自然天气的关系紧密相关,各种天灾会造成农业的巨大损失。因此要用农业保险对其进行保障。同时要根据丰年、歉年的区域粮食生产情况,逐步建立粮食生产、需求、储备、市场动态及突发事件跟踪的监测预警分析制度,从而确保随时有粮可用。 

要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建设,推动和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储备、加工的科技水平,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提高优质粮油的市场供给率,扛稳粮食安全之责,夯实我国粮食安全之基。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