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内 > 正文

农民飞手王大和:“万亩农田百户管”的农业梦

2020-05-07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几日,随着气温的回升,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大田作物适宜期、黄金期。这个“五一”假期,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友谊农场员工王大和和他的无人机团队可一点没闲着。


  “前段时间忙着给别人培训,搞售后服务,最近忙着水田苗前除草,忙着水稻播种,这些都得靠我们无人机作业。”无人机植保已然成为当下农业生产的“宠儿”,无人机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认可,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早在2015年,王大和刚接触这个领域时,却并不被看好。


1210602748_15884990425911n.jpg

2019年7月王大和团队在友谊农场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采访者供图


  “最开始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这玩意,以前的时候,农作物一长高,大农机就下不了地,有病虫害的时候,大型飞机可以进行喷洒作业,但它受面积影响,而且要提前申请,咱们搞农业的,就是要抢农时,赶上着急的时候,这不是耽误时间嘛。”


  小型无人机不受土地面积和农作物高度限制,且人机分离,节省用水还效率高,这些优点让王大和一下子就心动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肯定得火,以后是趋势。”


  一方面是自己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兴趣,一方面也想着学门手艺以后能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收入,王大和在2016年自费购买了两台小型无人机,自己摸索了起来,并向周边的朋友和农户推广介绍。


  那会别说是普通农户,就连大型农场也很少见到无人机,自己卖力“吆喝”却没能换来他人的“心动”,王大和就干脆让大家免费试用,自己不光提供服务,还买水买药买种子,倒贴钱帮人干活。


  “在我们这里,无人机是新鲜事物,很多人没见过,来看热闹的多,愿意试用的少,你告诉他们用无人机作业能节水百倍,他们都不信。”实在没辙的王大和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在自家田里和朋友田里做起了“直播”,“那次无人机作业很多人跑来看热闹,后来天天都有人来我们田里观察,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发现庄稼长的还挺好,慢慢就有人主动联系我了。”


  从收割机驾驶员到无人机飞手,王大和在友谊农场工作了20年,这20年,他经历了各式农机的更新换代,见证了新设备从被质疑到广泛应用的过程,更感受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1210602748_15884990645411n.jpg

2020年4月友谊农场开展水田机械化整地。农垦宣传文化中心供图


  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智慧农业上,粮食作物遥感监测、水肥药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已广泛应用。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粮食生产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王大和说他有一个“万亩农田百户管”的农业梦,“友谊农场现在有160多万亩的耕地,差不多1万多家农户在管理,随着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应用,还有以后更新的设备和更新的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说不定以后只要100多家农户就能管好这上万亩的耕地。”(汪亚)

  转自:新华网

打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