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43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迎来了夏粮丰收。这里通过“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托管”的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
为小岗村高标准农田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是安徽省凤台县沿淝糯米合作社。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秉承“农民进城去务工,合作社帮农民把田耕”的理念,为农民提供稻麦种植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从初期“五统一”,逐渐发展到耕、播、种、收、售的“十二统一”托管服务。
2014年,在安徽省农委的牵线下,基于凤台县与凤阳县“双凤起飞,共创共赢”的思路,沿淝糯米合作社将土地托管全程化和“十二统一”的模式复制到了小岗村4300多亩土地上,当年就扭亏为盈。
保姆式托管带来多重效益
近年来,凤台县沿淝糯米合作社先后组建为农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烨铄米业有限公司、庄稼医院等经营服务机构,为社员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旋耕、统一条播(统一机插秧)、统一开沟、统管统水、统防统治、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统一加工销售、统一秸秆综合利用,形成覆盖全程的保姆式服务体系。
据合作社理事长陈宏斌介绍,由合作社托管的农田稻麦年产量合计达1053公斤,比全乡平均亩产高288公斤,增产率高达38%。与粮食产量增加相对应的是种子、化肥、播种、收割等种粮成本的减少,如实行统一供种,节约种粮18斤以上,减少投入20元以上;实行统一配方施肥,每亩可减少化肥用量5公斤以上,减少投入15元以上;实行连片耕种收管,农机服务队价格低于市场价10%以上,每亩可降低费用65元以上。
由于农资集中采购、田间管理科学、先进生产技术运用,显著提高了土地的投入产出率,真正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与社会上常规的农业生产相比,合作社托管服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360元/亩,增加收入400元/亩。
2019年,合作社实现销售4亿元,利润12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800多万元,辐射带动杨村镇15个行政村和钱庙等乡镇及临近颍上县小农户近1万户。
互联网+助力服务转型升级
“合作社社员都是农民出身,种地还行,一踏入变幻莫测的市场很难摸着门道。”陈宏斌介绍说,合作社在发展理念上求新求精,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对市场的脉搏把得更准,托管服务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市场销售也越来越好。
合作社充分运用互联网,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跟踪研判,如果某一农产品市场行情低迷或呈现下行趋势,则减少该产品的订单收购,指导社员以及周边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市场风险的冲击。互联网信息也为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制定年度发展计划等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决策依据。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不断寻求创新发展,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对接,邀请农业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并成为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高校的实习调研基地。在平时,合作社通过微信与这些“外脑”保持密切联系,从他们那儿获得农业产业技术资讯、涉农政策动态、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等参考信息,有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
合作社在“十二统一”的基础上,把所托管区域的农机、农资、技术公司及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凤台县沿淝农业服务联合体,并逐步发展成贯穿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的农业联盟。合作社通过信息化统筹调度农机农资农技投入生产服务,及时响应以小农户为主的甲方需求,尤其对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提前做好预案,规模经营的基础更加牢固。
农产品产后加工环节是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农业产业链增值的潜力环节,而品牌创建是加工环节长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基础,电子商务是优质农产品走入千家万户的便捷渠道。合作社依托下属公司凤台县国武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创建“徐桥牌”糯米,已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通过电商实现农产品生产厂家与消费者对接,直接提供销售服务,有效增加了农业收益。
近年来,凤台县沿淝糯米合作社引入“互联网+”发展理念,开展全程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大数据助力服务转型升级,有序延伸服务链、提高服务价值潜力,形成了服务项目全、经营理念新、产学互动紧的服务经验,并已成功推广复制到周边地区,显著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土地增效以及农业增绿,打造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升级版。
转自:农民日报